夜色渐深,盛家小院里却暖意融融,苏浅音蹲在盛思远刚刚随手用一些坚硬且足够让兔子跳不出去的竹子做成的兔笼前,小心翼翼地放了一把菜叶,兔子警惕地嗅了嗅,终于开始小口啃食。
这丫头原本想要拿新鲜菜叶去喂的,后来被盛思远给敲了一下脑袋之后才换东西。
“它吃了!”苏浅音兴奋地小声叫道,生怕惊扰了兔子。
“哈哈,别光喂兔子吃东西,咱们也该吃饭了。”
拉着苏浅音围绕着坐在餐桌边上,盛思远看着今晚的米粥旁边还有几片肉干做菜,也是点了点头。
看样子让苏浅音上去卖萌还是有用的啊,只要这丫头说自己想要吃肉,母亲肯定会做的。
“娘,你也吃点。”盛思远也夹了那些端在餐桌上的肉干,放在了母亲的碗里。
“娘不饿,你们两个吃吧。”
“孩儿也不饿,吃几块就行了,娘你要是不吃的话,孩儿就要去喂给兔子了。”
苏浅音顿时转头,好奇道:“哥,兔子不是只吃草的吗?还会吃肉啊?”
“当然会吃,只要够饿就行,人也是一样能吃土的。”
说起这番话的时候,盛思远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前世逃荒的经历,随后赶紧摇了摇头。
上天竟然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就决不能重蹈覆辙!
第二日,晨光微熹,盛思远今日倒是没有着急去山上,而是先在院子里忙活起来。
用昨天采集的竹子和藤条制作了几个小型陷阱,这些陷阱别看触发他们的开关只有巴掌大小,却设计精巧,一旦触发,尖锐的竹刺会立刻弹出,足以让翻墙而入的贼人吃尽苦头。
“思远哥,我昨天都看你在捣鼓这些陷阱了,它们都有什么用处啊。”苏浅音揉着眼睛从兔子窝那边赶了过来,这丫头,早起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只大灰兔子有没有把孩子生下来。
当然生还是没生的,不过那大灰兔子或许是因为怀孕的原因,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昨晚也没怎么闹腾,挺好的。
“当然是准备足够的陷阱了,留在院内的那些陷阱你们就算一不小心踩中了,也只会将你们吊起来,而我留在院子外面的这些陷阱,你们可就要多小心了。”
盛思远在一个坑洞上门填了足以遮盖地下情况的土块,并微笑道:“我在这下面埋了足够多的竹刺,只要有人敢翻墙。”
“会扎穿他们的脚底板!”苏浅音眼睛一亮,抢着说道。
盛母端着早饭出来,听到两人的对话,连忙放下碗筷过来查看,盛思远也拉着母亲详细解释了每个陷阱的位置和触发方式,盛母边听边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还是盛儿想的周到的啊”盛母欣慰地说,随即又皱眉,看了一眼那小土坑下锋利的竹子,只要踩下去,就是非死即伤的样子道:“不过这些竹刺会不会太狠了些……”
“娘。”盛思远声音低沉:“相信孩儿,等灾荒来了,为了一口吃的,人会比竹刺狠得多。”
盛母和苏浅音对视一眼,虽然不明白盛思远为何如此肯定未来一定会闹有灾荒,但还是认真记下了每个陷阱的位置,毕竟光是这些防备在这里,也能让人觉得很安心。
吃过早饭,盛思远取出钱袋仔细清点。卖人参和麝香的钱还剩不少,足够打一口深井了。他将银子分成两份,一份留作家用,一份揣进怀里出了门。
出门前,盛思远还顺道问了一下苏浅音这丫头要不要一块出去,结果这丫头说要留在家里逗兔子玩,而且说不准这大兔子今天就生娃了呢,还顺带着想给这只大兔子起个名字。
搞得盛思远这边都有种失宠的感觉。
算了,这丫头开心就好。
一路上倒是挺顺利的,盛思远也没见到什么熟人,也没遇到什么过来找他麻烦的人,很快便来到了杨霞镇的石匠铺子前。
膀大腰圆的洪石匠正在凿一块墓碑,听到盛思远要打井的要求,他那粗黑的眉毛几乎挑到了发际线。
“盛秀才,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还是考科举考傻了。”洪石匠放下凿子,粗声粗气地说,“你们村口有河,村后有井,还打什么自家井,甚至还要深井?”
这洪石匠之前也认识盛家,盛思远父亲的墓碑,就是这位石匠打造的。
可怜那在前线战死归来的将军,就连墓碑也要家中之人自己出钱打造 。
盛思远早料到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的开口道:“洪师傅,我现在己经不考科举了,另外您也先别着急拒绝”
盛思远没有多说什么,首接从口袋中掏出一锭没有切开过的完整银子放在桌上:“王师傅只说接不接这活计便是,若是接了,那这就是晚辈的定金。”
银子的光芒让王石匠的眼睛眯了起来。他拿起银子咬了咬,又掂了掂分量,态度立刻热情起来:“接!当然接!只是...”他压低声音,小声的凑过来道:“不过,盛秀才啊,能不能告诉叔叔我,你打这口井,是有什么原因在吗?”
盛思远微微一笑:“洪师傅聪明,我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师傅要是觉得不妥了,也可以自己试着找个地方打一口深井,反正我这边打深井的事,还望不要张扬。 ”
他可不想饥荒来临的时候,什么杂七杂八的人都来他家这边求水,到时候可就不是什么陷阱拦得住的了。
虽然打井时的动作肯定不会小,但是在自家打一口井这种小事,估计也瞒不住村里的人,但是只要不去刻意的声张,就没多少人会在意的。
至于其他的人,该提醒的,盛思远也会稍微提醒一下,自己能不能提前抓住机会,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明白!明白!”王石匠连连点头,虽然满腹疑惑,但看在银子的份上,他识相地没有多问,"我这就去准备工具,明日一早就去你家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