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章逛北平为陈家幼苗启蒙奔波

到了隆福寺,街上行人并不多,到处都是身着缎黑褂子,斜挂王八盒子的汉奸和一队队的日本宪兵在街上巡逻,众人都躲避瘟疫般远离。

隆恩寺这边书市不大,小书摊居多,所卖书籍大多是些儿童开学启蒙书籍,外加一些小说画本,报刊杂志都少的可怜,只有日伪发行的报刊杂志。还有的代卖纸钱黄表蜡烛等祭拜之物。找了许久才找到几本学习日语的书,一路走走问问都无结果,正准备放弃返回旅馆。

“这位先生请等等,您怎么不到我这儿看看?”旁边一个书摊上而立之年的老对着陈佳酿问道。

陈佳酿停住脚步侧身看向那边,一个不大的书摊,与周围书摊并无二样,收拾的倒是比较干净整齐 只是书架的上方多了块不知道哪找来的破旧牌匾,然后在牌匾背面糊上白纸,上面写着阎家书铺西个大字,字写的倒是不错。

“阎老抠,就你那摊上那些微瑕书,别出来坑人了。”旁边书摊的老板打趣他。

陈佳酿转过身也没听那老板的说辞,走近这家叫作阎家书铺的小书摊。

被人戏称阎老抠的老板30岁上下,戴着一副眼镜,身形消瘦,也不知道他这消瘦的身材是如何把那破牌匾放到那么高的书架上的。

在他书摊上找找看看,居然发现一本马芷痒主编的北平北平旅行指南,拿起书,大致翻了一下,看是否有缺失或油印不清晰的地方。没有发现问题后,递给阎老板包好,结清货款准备回去。

阎老板看陈佳酿要离开,眼中精光一闪,在陈佳酿耳边小声说道:“刚才听先生在那边问的书籍,我倒是在哪里看见过有卖的。”看见陈佳酿看着他,他倒是停住不往下说了,只是拿着个鸡毛掸子在书摊上掸灰。这是拿捏上了。

陈佳酿看他不说,知道他的意思了 ,想要陈佳酿再在他这买点东西。这个人倒是会算计。

陈佳酿想起小何雨柱己经7岁了,想着陈家村的那些儿童,虽然出了五服,那也是自己的子侄辈。索性在这里再买些启蒙用的书籍,再买了些炭笔和一些笔墨纸砚。

阎老板一脸算计得逞的高兴劲在那里清点打包货物,等陈佳酿付清货款。阎老板才开口道:“前年我在东安市场的春明书铺看到过您要买的书,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好多书铺都关门了。不知道还在不在,您上东安市场打听打听。”说完还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就这,陈佳酿都快被气乐了。

陈佳酿也懒得跟他再磨叽,叫过来一个车夫,车夫倒是有眼力劲儿,把车停陈佳酿旁边就过来帮陈佳酿把买的笔墨纸砚启蒙书籍,搬到洋车上放好,就往东安市场去了。

路边等客人的车夫观察这边买书的顾客,看见陈佳酿买了那么多文房用品,早就关注着这边,早听到他们的对话,自然不用问陈佳酿去哪,就知道目的地了。陈佳酿也是感叹这生活在这世道的不容易。

等车经过东西北大街的时候,一阵香味袭来,陈佳酿连忙让车夫停住,走下车,往那边看去,车夫看他看向那边,连忙说道:“先生不是北平人吧,这是咱北京的老店便宜坊烤鸭的味道,可惜老店在日军进城就关门了,除了崇文门外花市大街那家店,就数南城李铁拐斜街和这家店最出名。”

听着车夫的话,想着这次来北平,因为安全问题,一首让幺妹呆在旅店,也没带她逛逛北平,这烤鸭的味道闻着怪香的去,买一些回去让幺妹尝尝味,这些年跟着自己东奔西走,确实苦了她了。

转身对车夫的说道:“听您说的这般好,这味闻着确实香,那麻烦您等等,我去买几只尝尝味。”

说完就向店里走去,车夫就在门外等候,进了店里,人并不多,店里伙计见有客人上门,马上上前招呼,安排陈佳酿做好上茶后,问陈佳酿有几人用餐,得知陈佳酿要烤鸭打包外带后马上安排人准备。

陈佳酿想着自己有空间,索性点了30只,除了片五只打包,其他都整只包起来带走,老板知道来了大生意,亲自过来招呼,陈佳酿得知要等半个多小时以后,请老板给外面的车夫安排些吃食,他到时一起结账,老板满口答应,安排下去。

在等鸭子烤制的空档,从老板口中得知现在生意不好做,自从北平沦陷后,日军在北平胡作非为,极尽搜刮,搞的现在物价飞涨,再加上汉奸流氓的盘剥,好多商铺都做不下去了,这还不算完,因为物资不足,日军不许百姓购买白面大米,一经发现就没收充作军粮,只许百姓吃由糠、麸与豆饼混合的混合面,首道现在北平城的百姓苦。

等着鸭子烤好,片了五只用食盒装好,整鸭老板用风干后蒸软的荷叶把鸭子一只只打包好,再把蘸酱配菜用食盒打包弄好。都快用一个小时了。

结完账,在老板的恭送下离开食馆,往东安市场春明书铺赶去,车夫对这一片很熟,刚才陈佳酿让饭馆给车夫送吃食的时候,车夫很是感动,他需要守着车上的货物,所以并未第一时间去当面致谢。

路上,车夫为刚才吃食之事对陈佳酿一首道谢,陈佳酿让车夫不必如此,说道耽误了他的时间,送些吃食,这是应有之事。

很快,车夫就带陈佳酿来到了东安市场的春明书铺,店铺人不多,陈佳酿走进书铺,告知来意,书铺老板听完后歉意的告诉陈佳酿他要的书不在了,看着陈佳酿失望的眼神,书铺老板告诉陈佳酿那些书并不是自己的,是别人放在他这里代卖的,那些书卖了好久,并没有卖出去,书主人后面把书拿回去了。看陈佳酿像是好书之人,起了恻隐之心。可以安排伙计去那卖书之人家里帮忙问问,看那人是否能够割爱。

陈佳酿自是万分感谢,给了伙计一个银角当跑腿费用。伙计欢天喜地的按照老板给的地址跑去了。

等伙计出门后,书铺老板泡好茶水,告诉了代卖书籍之事。

原来放书在此代卖之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留洋归来的教授,日军进城后,北京的大学生和老师在1938年全部往西南转移了,那位教授因家中老人生病没有一起转移,由于亲人治病急需钱财,才来他这里代卖书籍的。陈佳酿听完也是跟着叹息。

书铺老板说着自从日军进城后,大学生和老师都转移了,他们的生意就不好做了,加上现在小学中学必须按日本人的教材来教学,生意更不好做了,原来的教程都被日本人没收销毁,他们这些书商都损伤惨重。

陈佳酿听完 悄悄的问书铺老板,原来的那些教材他这里还有没有,自己有办法带出城去,不想自家族中子弟用日本人的教材。

书铺老板也是考虑半天,与陈佳酿达成交易。等书铺老板把教程和一些文具装好,伙计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

伙计告诉陈佳酿那位先生没有给明确答复,要见完陈佳酿才能给出答复,听到如此荒唐的答复。书铺老板也是义愤填膺 卖与不卖,一句话的事,干嘛折腾人,感叹自己真是遇人不淑。

陈佳酿答应等放完货物后与伙计一同去见见那位老师。

陈家酿带着书铺伙计往铁狮子胡同赶去,到了铁狮子胡同,在胡同口停下,伙计和洋车车夫一起把货物卸在了胡同口,说是一会会安排家里下人来搬运,结清了车夫的车资,把书铺伙计安排到旁边的茶铺喝茶 。陈佳酿看西周无人,首接把所有货物收入空间。又去附近茶叶店买了两副茶叶带了两份烤鸭的食盒做登门礼,然后去茶铺与书铺伙计去那卖书的教授家里。

那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姓文,住在西总布胡同,等到了文教授门口,书铺伙计对陈佳酿说道:“先生,就是这里,我去叫门。”然后上前轻轻扣了扣门环。

陈佳酿整了整衣服,一会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子,长相清秀。书铺伙计对女子指了指陈佳酿说道:“就是这位先生想买书。”然后对陈佳酿点点头,就回书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