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埋下种子

替嫁之民国少奶奶 方一宇 5264 字 2025-05-03 13:20

李司机也被邀请,一起去了吴秘书家。

吴秘书家进门是一个L型,一排用竹竿搭的扁豆架,正开着紫色和白色的花朵。

绿意盎然,给这个不大的院子增添了一抹色彩。

供出入的通道上铺了石板,不过六七步,与扁豆架对应的,是一排小小的屋舍,三间正房,右手边搭出了一个简易的灶房。

吴大嫂手脚麻利,泡来茶水。

叶晚晴笑问:“你们的井就在那里?”她指了扁豆架前头的一处。

吴大嫂点头:“最开始我们买下这里的房子时,没有井,那时候我们连水钱都付不上,就想着能不能自已打口井。”

这时突然传来歌声,童音清脆而明亮的声音,一听便知道那是一个小孩子。

唱的歌儿叶晚晴没听过,吴大嫂慌乱起来,说:“我去跟婷婷说,家里来了客人,让她安静点……”

叶晚晴:“不用,她唱得很好听,是你们的小孩子吗?吴大嫂不如把她带过来玩。”

吴大嫂一脸为难,看向丈夫,吴秘书说:“阿芳,你去带婷婷过来吧。”

婷婷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长的很乖巧,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鼻梁秀气直挺,唯一不和谐的地方,是她是个跛子。

吴大嫂牵着她走过来,教她叫人。

“叶阿姨。”

童音朗朗,十分好听。

叶晚晴愣了一下,旋即笑着应道:“婷婷真乖。然后招手,示意她过来坐。”

吴秘书对妻子点了下头。吴大嫂才将婷婷送到叶晚晴身边来。

婷婷很乖,虽然有残疾,却并不怕人。

叶晚晴问她,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也看得出婷婷说话很有条理,吴秘书夫妇显然将她教得很好。

只是婷婷和他们夫妇长的并不像。

虽然还是小姑娘,但已经懂得爱美了。

叶晚晴发现婷婷喜欢自已头上扎的红头绳,便解下来,给小姑娘系了一个蝴蝶结。

喝完一杯茶,叶晚晴便提出告辞,吴秘书也没挽留,而是亲自送他们到门外。

叶晚晴说:“吴秘书要是下午没有别的安排,那中午就同我一起吃个午饭,我们讨论一下租界外流浪乞讨儿的情况。”

吴秘书当即答应,说这条巷子背后有一家小饭馆,门面不大,但收拾的很干净。

等上菜的功夫,叶晚晴就直截了当地问:“只怕请我们去你家喝茶,吴秘书也是算计过的吧。”

吴秘书并不辩解,也不慌,说:“大小姐慧眼如炬。想必也看出来了,婷婷与我们夫妻长的都不像。她是我们村上一户人家的孩子。他们家生了四个女儿,上一个好不容易送人了,本来以为这一胎必定是个儿子,结果又是一个女儿,本来就不想要,一直想找人送出去,没想到收养的人家没找到,婷婷一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高烧不退,就落下了残疾。”

他们夫妻那年回老家过年,从镇上回村的路上,看到被丢弃在石桥边的婷婷,本来决定狠心装没看见,可走了好长一段路,又不放心,倒回去,发现路过的人根本不会捡婷婷回去。

结果,他们捡了婷婷回家,被家里骂了个狗血淋头。

最后,他们过完年回申海,把婷婷也带了来,一直养到现在。

吴秘书说:“乡下丢掉孩子的也很多,只不过被丢掉的,多半是女婴。”

“男婴通常有人收养,女婴则几乎没有。”

叶晚晴想到上午在租界外看到的情况:“城里的情况,比乡下更严重。”

吴秘书点头:“我们今天去的地方,还不算乱,甚至算是租界外还不错的街区,那些更偏远的街道,甚至可能每天都有流浪儿饿死或被打死在街上。”

叶晚晴相信吴秘书这话并不夸张:“今天我看那些来乞讨的孩子,有的机灵圆滑,很会说话,一上来就叫大爷太太小姐,嘴很甜,讨要东西的话说起来顺溜得很。”

“有的则呆呆笨笨的,只是跟在后头,完全是听带头的一两上怎么吩咐,就怎么说。”

“莫非他们还有组织,得听从那带头的孩子的安排?”

吴秘书笑了:“大小姐,他们兴许有组织,也兴许没有。你如果不把他们当孩童看,而是当成年人看,他们乞讨,就像上一份工。”

叶晚晴便明白了:“呆呆笨笨的和那些残疾的孩子,更容易显得可怜,而机灵周全的则更聪明,想不到那些孩子年纪那么小,就这么通透了。”

吴秘书感叹:“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又不能凭本事生存,乞讨是唯一的办法,他们也不过是为生活所迫。”

是的,他们在租界外,来乞讨的孩子,不少是残疾,跛脚的,缺胳膊的、哑巴、聋子都有。

“那些缺胳膊、断腿的,有些是因为残疾,被人遗弃的。”

吴秘书顿了一下,才说:“还有一些,则是为了讨要到食物,而被人弄残的,也,可能是乞讨的时候,被人打残的。”

叶晚晴想到今天遇到的其中一个缺胳膊的乞讨儿,能说会道,十分机灵,俨然是那七八个乞讨儿的头头:“我看他很组织和指挥的本事,也不知这是后天学会的,还是天生的?”

吴秘书:“那个孩子只怕是上头还有人,他的机灵和别的孩子的机灵不一样。”他向叶晚晴介绍起这些乞讨儿也可能是个组织,那些人利用这些小孩子来要钱。

吴秘书突然压低了声音:“我妻子在隔壁街上的纺织作坊里做工,有个一起做工的妇人,说她家隔壁就住的那家人,男的就是负责好几条街乞讨儿收租的,那些乞讨儿都归他管,要来的钱物,九成被他拿走,上交上面五成。”

叶晚晴瞪大的眼睛:“你是说,他上头还有人?”

吴秘书笑了:“当然。据我妻子的同事说,那男的很是得瑟,说他是青帮罩着的,大小姐,想必你也听说过青帮。”

凡是在申海生活的人,都知道,青帮可谓声名在外。

吴秘书:“据我妻子的同事说,那个男人甚至很得意地说,采生折割是青帮的规矩,也是创收的办法。青帮与苏北、徽地的人贩勾结,拐卖孩子,听话的、机灵的,就培养起来,以后扩充青帮,而不听话、不够机灵的,就人为制造残疾,这样好提高乞讨的收益。那个男人就是青帮"通"字辈的,凡是”通“字辈的,就是管着申海地界上乞讨儿的人。“

叶晚晴十分震惊:”你都打听到了这么详细的消息,吴秘书,你怎么不举报呢?“

吴秘书摇头:”大小姐,这世道这么乱,谁会管呢?你不会相信巡捕房或警察局会管吧,青帮和巡捕房、警察局早就勾结在一起了,不然,这么大一个帮派,名声在外,为什么巡捕房和警察局都没过问呢?“

吴秘书坦言:“如果不是大小姐你的身份今非昔比,有陶家做后盾,我这次也不会多嘴。即便如此,我也要提醒大小姐你一句,此事非同小可,青帮只怕是陶总理也很难动得了的,申海、苏北和徽地本就自成一个圈子,人际关系复杂,凡事小心谨慎些,大小姐你有善心,我并不想你惹上麻烦。”

叶晚晴点头:“放心,吴秘书,兹事体大,我只管收集情报,回平京后,必定得如实汇报给总理与夫人。至于能做些什么,也是要看长辈的意见和安排。”

“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多谢吴秘书,你们夫妇也是有善心的人。”

吴秘书苦笑:“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如今这个世道,反而是作恶的,风光滋润,为善的,都过的苦哈哈的,也不知何时能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叶晚晴也并不知道:“总会有的,如果我们不放弃的话,就像你们夫妇收养了婷婷,对婷婷来说,人生就此都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