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提到的麻烦事儿,就是探春的婚事。
“还不都是我那婶娘,那日跑来跟太太说起三妹妹的婚事,福晋你肯定猜不到,说的是哪一家?”王熙凤还故意卖了个关子。
黛玉虽然没猜到是哪一家,但既然能引出麻烦事儿,那看来跟皇室宗亲的多少扯了点儿关系。
“只怕是哪家高门大户?”黛玉想,荣国府本身,也算得上有些门第,只可惜三妹妹是庶出,就多少有几分影响。
旁人还好,三妹妹自己,最在意出生的。
“想来福晋都猜不到,是如今的安郡王华圯的弟弟,叫什么华冰的,我是不认得,但是就凭安郡王一脉,那也是很不一般了。”王熙凤当时听到消息都吓了一跳,毕竟在王熙凤看来,安郡王这样的人家,似乎用不着跟她们结亲。
“哦,如今安郡王一脉弱下去了,从亲王降到了郡王爵位,而这一位不能承袭爵位。想来结亲,只怕也是谋划着什么的。”黛玉倒是看得透彻,当初安亲王故去后,几个儿子你争我夺的,搞得皇帝都很不高兴。
这一位华冰,黛玉也不认得,连名字都不曾听过,想来也没什么本事。
“可不是嘛,老太太和老爷也都这么说。”王熙凤也觉得,这样人家,这会儿来说探春,绝对不单纯的。
她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可是福晋你一定想不到,这次太太和赵姨娘,竟然站到一起去了!”
黛玉真的吃惊了,往日里王夫人和赵姨娘,那真是水火不容的。
别看王夫人平日里不言不语的,似乎对赵姨娘母子宽容的样子,但实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她们两人能站到一处去,简首是天方夜谭。
“福晋你也知道,赵姨娘那德行,觉得那可是一门极好的亲事,不等老爷和老太太说什么,她竟然就嚷嚷开来,甚至跑到三妹妹面前,说什么日后环儿全靠三姑娘这个姐姐提携什么的。”王熙凤一向看不起赵姨娘,这会儿就更觉得她可恶,觉得她坏了探春的名声。
“福晋您也知道的,这女儿家的声誉本就极其重要,就算男方托了冰媒上门,女方也能拿乔的。哪有这还没有定下来呢,就闹的丫头婆子们都知道了的。”王熙凤却觉得,这背后,一定有她那姑妈的意思。
“我那姑妈,只怕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让老爷和老太太骑虎难下。不然,赵姨娘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儿,又怎么敢这般张扬?”王熙凤虽然对王夫人有诸多不满,但她深知姑妈的城府和手段。
黛玉听了王熙凤的分析,却摇了摇头,轻声道:“就算赵姨娘这么做了,说到底这些话也就内宅里传一传,如今嫂子你管家管得好,定然没人敢出去说什么的,不至于坏了三妹妹的名声。”
她对王熙凤的能力是信任的,也认为这些传言,只要控制得当,影响不大。
王熙凤点头道:“话虽然这么说,可现在麻烦的是三妹妹自己那头。”她语气中透出几分无奈和担忧。
黛玉不禁好奇,难道探春,自己也乐意这门亲事?以探春的性子,素来清高自傲,庶出的身份是她心头的一根刺,她又怎会轻易接受这样一门带有目的性的亲事?
王熙凤摇头,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乐意不乐意的倒是说不上来,只是多少有些动摇就是了。”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因为那华冰,听说走了十西爷的门路,是要去西北的了,听说还捞了个五品官的。”
黛玉闻言,心中一动,现在终于明白王熙凤为何说这是一桩麻烦事儿了。
原本她以为只是王夫人和赵姨娘的私心作祟,没想到这其中还牵扯到了十西阿哥和西北战事。
如果华冰真的能借着十西爷的光,去西北镀金,捞个实缺,那对于一个没有爵位,又无甚本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步登天。
而对于探春而言,嫁给一个有军功前景的宗室子弟,总比嫁给一个碌碌无为的清贵子弟要强。
“二舅舅怎么说?”黛玉想,这事儿父亲应该看得明白才是。
“二老爷现在因为西北大战在即,忙得不可开交的。每日都很晚才能回家。”王熙凤告诉黛玉,“即使这么忙,二老爷还是和老太太商议了一番。”
“二老爷的意思呢,不要跟安郡王一脉走的太近,毕竟那头牵着八福晋。”
黛玉觉得父亲的说法是对的。
“只是本来嘛,二老爷和老太太觉得,三妹妹的婚事不必这么着急,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可如今却不得不将事情提上日程了。”王熙凤皱了眉头,“其实呢,老太太本来让我不要将这些告诉你,免得你跟着心烦。”
王熙凤顿了顿后继续道:“反倒是二老爷说,这些事儿说给福晋听听也没什么的,还说,要是福晋有什么想法,也不必顾忌,只管说就是。”
王熙凤总觉得,如今二老爷待林妹妹,那真是格外不同,但依着王熙凤看,二老爷并不是因为林妹妹成了十六福晋才如此的。
“三妹妹这事儿嘛,上头横竖也有老太太和二老爷。”王熙凤忽然想起湘云来,“福晋只怕不知道,云妹妹那边,才有些可怜呢。”
“怎么回事儿?云妹妹不是早就订亲的?”黛玉不解。
“就是订了亲,但是史家现在,实在是有些乱的,云妹妹的叔叔回京来,原本我还以为是为了云妹妹的婚事,结果才不是呢,也是为了想去西北。而且,卫家也是,打算去军营。到时候云妹妹一成亲,丈夫就得去前线了。”王熙凤感慨一番,如今她儿女双全的,见不得妹妹们可怜。
“这么一想,还是二妹妹过得好,对了,二妹妹生了个大胖小子。”王熙凤知道黛玉如今怀孕不方便出门,将亲戚家的家长里短的,都来跟黛玉汇报一遍,一则打发时间,二来也是为黛玉提供消息。
最终荣国府还是没应下这门亲事,而大军中秋后启程。
天儿越发凉下来。
这日一早,胤禄交代一番家里,便去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