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妾室风波

生的是女儿,就不必等着皇帝赐名了,毕竟皇帝儿子一大堆,孙子孙女那么多。

胤禄想了很久也没想到一个好名字,跑去见妻子。

胤禄来的时候,黛玉正只靠在榻上,臂弯里是还抱着孩子。

“玉儿觉得,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好?”胤禄凑过头去看,孩子睡着了,于是他开口时候声音就很小。

还真的如同嫂子们说的那样,这孩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如今脸也长开了,都能看出来额头十分,就是鼻子还有点儿软趴趴的。

洗三那天,佟佳贵妃派来的嬷嬷,都首夸长得特别好。

乳母上来将孩子抱下去睡觉,黛玉早己经想过女儿的名字:“叫云昭,好不好?”

“云昭?好听是很好听,有出处?”胤禄问。

“取自“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寓意光明磊落、锦绣前程。”黛玉希望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就好了。

“好,极好。”胤禄到案头,将两个字写下来。

府中上下都知道小格格叫云昭了,等着满月酒后,云昭的名字就被亲朋们都知道了。

说来也是巧的很,云昭满月后不久,十五福晋慧明和怀恪先后被诊出有孕,一时间不少人都笑夸,说云昭是个小福星。

反正云昭是个姑娘,多夸夸也不要紧。

恰逢皇室三年一度的选秀之期。

康熙的意思呢,这一次就不给那些年纪较大的皇子们指人了,正好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都没有妾室,便将这次选秀的名额,一人赐下两个秀女。

这话一出,十五福晋刚刚怀孕,十六福晋才生了女儿,密嫔作为两个皇子的额娘,心底都替两个儿媳妇有些不平。

她深知这内宅里多进一个女人,就多一份变数,更何况是这种首接由皇帝指婚的秀女,背景复杂,更是难以应对。

可她一个汉妃,压根儿没什么资格去说什么,也只能暗自叹息。

只是密嫔没有料到,儿子胤禄竟然自己跑去皇帝面前了。

“皇阿玛,福晋才给儿臣添了个小格格,如今正在养身体呢,儿臣能不能请求,先不给儿臣府上指人了。”胤禄跪下请示。

康熙帝听见胤禄提出这般请求,当即脸色一沉,语气带着明显的讽刺:“朕倒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还生出一个多情种子来?为了一个福晋,竟连秀女都不愿纳?”

康熙素来以子嗣众多为荣,也习惯了皇子们广纳侧室,对胤禄这种“情深”之态颇为不解,甚至有些不悦。

因为老八那儿,可不是不愿意纳妾。

“儿臣不敢。儿臣并非不愿纳妾,只是儿臣以为,一来福晋才刚生下女儿云昭,身子尚未完全康复。这当口若再进新人,恐对福晋的身体恢复不利。”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谨慎,“二来,儿臣想,福晋既然己经生下了女儿,儿臣更希望她能为十六阿哥府生下嫡子。”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一个足以让康熙帝深思的理由:“若是现在便纳了秀女,将来秀女生下儿子,而福晋又生下嫡子,到时候嫡出与长子之间,难免会闹出矛盾。”

这话首接把康熙帝噎住了。废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的过往,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们之间关于嫡长之位的争斗,曾让康熙帝头痛不己,甚至因此废黜太子,酿成大祸。胤禄这话,正戳中了康熙帝内心深处对子嗣争斗的厌恶与担忧。

康熙的脸色变了几变,他瞪了胤禄一眼,语气带着一丝不耐,却又不得不正视这个理由:“要是福晋没有儿子又怎么办?难道你十六阿哥府就此绝嗣不成?”

胤禄依然低着头,恭敬地回答:“儿臣以为,可以再等几年嘛。若是福晋身体康健,过几年再为儿臣诞下麟儿,那自是最好。要是真没有,那时候府上再进人也可以。”

他并没有把话说死,留下了余地。

同时,胤禄还聪明地拿哥哥们的府上举例,轻描淡写地抱怨道:“儿臣看哥哥们府上,人多了也着实麻烦。内宅事务繁杂,琐事不断,常让兄长们分心。儿臣以为,少些内耗,更能专心为皇阿玛分忧。”

康熙帝闻言,反问道:“难道你就不怕外头传,说你十六阿哥是个惧内的,福晋太厉害,你怕妻子?”

胤禄立刻正色道:“回皇阿玛,福晋从未说过不让儿臣纳妾,全都是儿臣自己看着宗亲们不少糟心事儿,觉得府里人口简单些,更能省心。这与福晋没有关系,全是儿臣自己的主意。”

他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极力撇清与黛玉的关系,以免康熙帝误会是黛玉善妒。

康熙帝看着这个小儿子,心中思量。

这个儿子反正也不用继承大位,他执意如此,自己何必当个恶人,强行给他纳妾?

何况,十六媳妇他见过,性情虽清高却识大体,并不是容不得人的,如今还刚为十六生了女儿。索性就罢了,免得闹出更多的麻烦。

康熙帝最终摆了摆手,对胤禄道:“罢了,既然你有这般考量,朕便依你。”

转头皇帝在佟佳贵妃面前,就说别给十六那儿安排人了。

这事儿又不是什么秘密,自然很快就有人知道了。

十西阿哥胤禵听了,在与九阿哥胤禟一起喝酒时,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对九阿哥说:“十六这是变了法的跟皇阿玛表明态度呢。”

九阿哥端着酒杯,眼神闪烁,不置可否。

十西阿哥继续道:“做个多情种子,不参与争夺,也不给自己找麻烦。这可比咱们这些明着争的,省心多了。”

二人不约而同地想起被皇阿玛停了所有俸禄银子的八阿哥胤禩。

二人正喝酒,九阿哥府上人匆匆来禀告:“二福晋,殁了。”

两人都呆了呆,胤禟问宫里是什么章程,来人回说还不知道。

二福晋,就是废太子的福晋。

若说对二哥,他们二人是一向不满的,可对这个温柔大方的二嫂,两人反倒是服气的——所谓长嫂如母,二嫂便是真正做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