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凉爽,胤禄陪着黛玉回荣国府。
虽说是探春下帖子,但暗里是为了宝玉的亲事攒的局。
黛玉带着小小的云昭抵达荣国府时,徐家姑娘还没来,元春却早己归家,正陪着贾母说话。
黛玉一来,众人赶紧要过来请安,黛玉都免了。
“小格格长得真快呀!”贾母接过云昭,高高兴兴地逗弄起来,见孩子都长了三颗乳牙,更是夸个不停:“这孩子长得可真好,瞧这眉眼,多像你林妹妹!”
王夫人也凑过来,面上带笑,心里却有些复杂。她对徐家这门亲事,其实不算满意。
毕竟在她看来,宝玉生得好,性子也好,又是国公府的孩子,且如今他爹都做了工部尚书,理应娶个高门大户、世家出身的姑娘。
徐家虽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却不是显赫的勋贵之家。
元春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便在私下里劝解道:“母亲,您也莫要太执着了。一则,宝玉又不去科举,现如今也没个正经差事。二则,父亲看好的人家,肯定是觉得那徐家家风清正,姑娘品性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元春的话,虽然让王夫人听着不那么顺心,但如今贾政强势,贾母也不偏袒宝玉,王熙凤管家又严,王夫人在家里说不上话。
贾母逗弄了一会儿云昭,又说起迎春:“前些日子迎春来信,说是怀孕了。”
迎春的夫君去岁春闱中了之后,外放去了湖南下头的怀化县做县令,迎春也跟着一块儿去了,细细一算,也分别了一年多了。
正说着话,外面下人通传:“徐家太太带着姑娘来了!”
王夫人虽然心底不那么满意,但还是领着王熙凤,带着探春和惜春一块儿到仪门迎接。
不多时,便见徐家太太在王夫人的陪同下,带着两位姑娘款款而入。
徐家的两位姑娘,长女徐宁,比探春年长半岁,举止温婉,眉眼含笑,透着一股书卷气。次女徐萱,比惜春年长一岁,生得活泼灵动,顾盼之间,自有一番娇俏。
两位姑娘都是年轻貌美,气质各异。
她们先向贾母和太太们行了礼。
贾母细细打量了一番,见她们规矩得体,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心中愈发满意。
贾母向徐太太和姑娘介绍元春和黛玉,听闻是十六福晋,徐太太赶紧领着女儿们上前请安。
“徐太太快别多礼,我回外祖母家玩,家里一向都是不拘束的。”黛玉和元春都有给两个姑娘准备表礼。
闲话一阵,贾母便招呼元春和王熙凤陪着徐家太太到偏厅抹骨牌,元春先笑说:“十六福晋可别和我们玩,听说你跟福晋们玩都总是赢钱。”
“才不和你玩牌,我去三妹妹那儿煮茶,更有趣些。”黛玉起身,探春就趁势邀请徐家姑娘到她和惜春院里坐坐。
里头姑娘们聊天,外头贾政领了宝玉一起待客。
胤禄想起上一回见宝玉,还是娶妻子之前那一次。
胤禄温和地问起宝玉今后的打算。宝玉一向随性,挠了挠头,有些腼腆地说道:“回十六阿哥,我没什么做官的本事,只怕是……难当大任。”
倒是元春的夫君富明在一旁,他与十六阿哥更为熟悉些,想着十六阿哥如今管着内务府,或许能给宝玉寻个出路。
富明便笑着拱手道:“十六阿哥有所不知,宝兄弟虽然对科举仕途不甚热衷,但在别处却有些旁人不及的本事。”
胤禄来了兴趣,示意富明继续说。富明便提起宝玉会做胭脂的事儿来。
胤禄闻言,很是意外。他平日里因为内务府采买,对胭脂水粉这些东西也有一二研究,知道其中门道不少。他忙问:“哦?当真?不知能否让我瞧瞧宝兄弟做的胭脂?”
宝玉一听,脸色有些发窘,他怕贾政不高兴,毕竟这在父亲看来是“不务正业”。
“既然十六阿哥有兴致,还不快去拿出来给阿哥看看!”贾政心中明白,宝玉在仕途上己无指望,若能在别处得个出路,那也是他的造化。
宝玉得了父亲首肯,连忙去了。不一会儿,他便拿来好几个精致小盒子,里面不只有胭脂,还有茉莉粉、桂花油,甚至还有几样他自己捣鼓出来的香丸。
胤禄接过,细细端详,又闻了闻。他用指尖蘸了些许胭脂,在手背上轻轻抹开,见其色泽纯正,质地细腻,又闻其香,果然清雅而不俗。他又拿起茉莉粉和桂花油,逐一品鉴。
“宝兄弟,你做的这些,可比外头买的好多了!”胤禄真心实意地夸赞道。他抬头看向宝玉,眼中闪过一丝思量。
他随即问宝玉:“宝兄弟,你可想去内务府做事儿?”
宝玉听了,吓了一跳,赶紧连连摇头,摆手道:“十六阿哥万万使不得!我没什么本事,不好让十六阿哥为难的。”
胤禄笑了,安抚道:“你这些胭脂和茉莉粉,可不就是你的本事嘛!内务府广储司那边,也是要给后宫贵人们贡这个的。你去了,也不是什么大官,不过是个八品,平日里只管着司里的采买和制作,与你这些爱好也相符。”
宝玉有些心动,他看向贾政。
贾政见胤禄这般给宝玉寻出路,心中感激,便向胤禄拱手道:“犬子旁的本事没有,阿哥觉得可用,是他的造化。”
他又转头嘱咐宝玉:“你既得了阿哥的恩典,去了内务府,定要小心谨慎,好好当差!”
不一会儿,徐大人也来了。
徐大人进了花厅,与贾政、胤禄等人寒暄一番。他细细打量了一番宝玉,见他生的不错,谈吐也不错,待人有礼,心中对这门亲事又多了几分满意。毕竟贾政可是当朝工部尚书,这门亲事,自家算是高攀了。
但他徐大人爱女心切,想着的却是回去听听女儿的想法,毕竟今日太太和女儿都见了荣国府的女眷,也算是提前有了接触。
徐宁是个有主意的,她沉思片刻后,在父母跟前实话实说:“回父亲母亲,荣国府气派不凡,老太太和姑娘们待人亲和。”
“只是女儿今日作客一日,看得出来,荣国府日后定然是那位琏二奶奶管家。”她提到了王熙凤,这让徐大人夫妇对女儿的观察力感到惊讶。
徐宁继续道:“但女儿观察下来,觉得琏二奶奶这人,虽精明强干,却待小姑子们都不错,有容人之量,并非那种刻薄之人。女儿想,若日后嫁过去,与她应该能相处。”
徐大人和徐太太听了女儿这番话,心中大定。
这厢宝玉订了亲,又有了差事,朝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