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淞沪:钢铁洪流》
第一卷·时空裂隙
第十章 罗店夜袭:99A坦克与时空焊枪
1937年8月23日,罗店镇的麦田在夜色中起伏,像极了日军第11师团指挥官松井太久郎眼中的怒海。
他握紧军刀,看着三百名士兵组成的“肉弹冲锋队”在月光下蠕动——
他们不知道,5公里外的麦田里,50辆99A坦克的热成像仪己将他们标记为移动的红点。
“大日本帝国的荣耀,将在今夜碾碎支那防线!”松井的军刀劈下,日军士兵的刺刀在探照灯下划出寒芒。
先头部队刚踏入麦田,车载喇叭突然爆发出《大刀进行曲》的轰鸣,声浪掀得麦穗疯狂颤抖。
———
“王大鹏,把低音炮功率调到最大。”李浩宇的战术平板红光闪烁,“让鬼子听听,什么叫钢铁嗓门。”
坦克手王大鹏舔了舔嘴唇,手指在触控屏上画了个摇滚手势。
99A坦克的车载音响瞬间喷出声浪,歌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混着履带碾压麦田的咔嚓声,在日军阵线中炸出恐慌的涟漪。
老周趴在坦克顶部,汉阳造枪管上的“焊枪”刻痕与车身的“钢铁洪流”徽记同步发烫。
他看见日军士兵突然停住脚步,刺刀尖在月光下抖得像秋风中的芦苇——那是被声波震碎的士气。
———
125mm主炮的炮口焰照亮夜空时,日军第32联队的指挥所正在热成像里化作橙红色斑块。
王大鹏转动炮塔,瞄准镜里的十字稳稳套住松井的指挥旗:“连长,给这鬼子指挥官点播首《安魂曲》?”
“先别急着送他走。”李浩宇调出通讯频道,“陈默,把日语版《思乡曲》传给所有坦克,咱们要打一场‘钢铁交响音乐会’。”
陈默敲击键盘的手顿了顿:“长官,这招比电磁脉冲还狠。”
日军通讯网里突然流淌起三味线的旋律,歌词里的“母亲”“樱花”让不少士兵握枪的手垂了下来。
松井的军刀“当啷”落地,那是他出征前母亲塞进行囊的护身符掉了出来。
———
“全体注意,‘铁刺猬’阵型推进。”
李浩宇的命令通过数据链传到每辆坦克,50辆99A瞬间组成环形防御圈,主动防护系统的毫米波雷达在夜空中织成密网。
一枚日军反坦克枪榴弹擦着装甲飞过,被主动防护弹在空中打爆。
老周看着飞溅的弹片:“这铁乌龟壳子,比俺们当年的沙包墙结实百倍!”
王大鹏拍着操作屏:“大爷,这叫‘主动防护系统’,别说子弹,就算鬼子扔手榴弹,咱这装甲也能给弹回去当烟花看!”
———
罗店镇东头的废墟里,日军技术少佐佐藤正雄举着望远镜,镜片里映着缓缓逼近的钢铁洪流。
“战车表面的反光…是富士山火山灰锻造的吗?”他在笔记本上疯狂 scribble,“建议采集火山岩标本,锻造‘神钢甲胄’对抗……”
话音未落,一辆99A的车载机枪突然转向,子弹在他脚边犁出一道火线。
“天照大神啊!”佐藤踉跄着后退,看见坦克炮管上的热成像仪红光扫过自己的瞳孔,“他们、他们能看见我的恐惧!”
———
现代上海,宝钢博物馆的年轻讲解员突然指着展柜惊呼。
玻璃罩内的坦克履带印旁,新陈列的弹壳上赫然刻着“罗店1937.8.23”——这是今早施工队在厂区地下挖出的。
“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游客周明宇盯着弹壳,声音发抖,“当年他在罗店看见过会发光的铁乌龟,履带印和这纹路一模一样!”
展柜玻璃映出历史影像:1937年的硝烟中,99A坦克正与手持汉阳造的保安团士兵并肩推进,炮口焰在墙面熔出“不退”二字。
———
凌晨三点,罗店镇的硝烟里突然响起沪剧《罗汉钱》的唱腔。
日军士兵佐藤春树躲在战壕里,听着无人机喇叭里传来的家乡小调,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他不知道,这是林晓芸特意为广岛籍士兵准备的“心理手术刀”。
“妈妈…我想回家……”他松开步枪,举起双手走向蓝光闪烁的北斗手环,却被中队长一枪托砸倒。
老周从战壕跃出,汉阳造枪托精准磕中中队长手腕:
“放下枪的人,咱们不杀。”
他撕开佐藤的衣领,露出与自家祖传照片里相同的樱花胎记——那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祖父救下的日本少年留下的印记。
———
东京皇居的密室里,天皇盯着罗店战场的侦察照片。
画面中,99A坦克正在用激光切割废墟搭建临时工事,炮管上反射的月光让他想起三神器中的“天丛云剑”。
“陛下,”阴阳师捧着龟甲战战兢兢,“敌方战车乃建御雷神的化身,唯有奉上……”
话音未落,所有电灯突然熄灭。陈默的电磁脉冲弹在3000米高空释放能量,将东京的夜空切成两半——
一半是1937年的战火,一半是2023年的霓虹,在金属牌的蓝光中重叠成文明的年轮。
———
老周在战场捡到半张日军地图,背面用铅笔写着“铁王八对策”。
陈默接过纸张的瞬间,金属牌突然发烫,背面显形的“罗店铁卫”西字与地图上的红圈完全重合——那里标注着现代宝钢高炉的位置。
“大爷,您祖父是铁路焊工?”陈默指着地图上的焊点符号,“这些标记,和咱们坦克的装甲焊接纹路一模一样!”
老周抚摸着枪托上的“焊枪”刻痕,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
“当年在罗店,我看见一列钢铁怪兽碾过鬼子的阵地,履带印里还带着俺们焊铁轨的火星……”
———
当第一缕晨光染红罗店镇时,李浩宇的战术平板收到卫星图像:
现代宝钢厂区的地表,赫然浮现出1937年的坦克履带印。那些深深嵌入泥土的纹路,竟与99A的负重轮参数丝毫不差。
“陈默,把这些履带印设为‘文明坐标’。”
李浩宇的手指划过屏幕,
“未来的孩子们应该知道,早在86年前,咱们的钢铁洪流就己经在这里,用焊枪和炮弹,给鬼子的野心焊上了棺材板。”
通讯器里突然传来张云飞的笑声:
“闺女刚发来新漫画,说咱们的坦克长出了翅膀!”
头盔面罩上,女儿的涂鸦正在加载——99A坦克的炮管挑起一轮朝阳,履带印延伸成跨越时空的铁轨。
———
下章预告
【第十一章 苏州河浮桥:模块化工兵与时空拼图】
核心看点:
- 模块化工兵车72小时架起跨河钢桥,桥面刻“安全通道”与北斗信号同步
- 老周发现浮桥结构与祖父手绘的“苏州河密道”完全重合,金属牌显形“时空拼图”
- 纳米机器人在桥体检测到1937年平民手印,与现代DNA数据库中的淞沪幸存者匹配
悬念钩子:
- 陈默在日军通讯中截获“木牛流马”密语,是否指向新型工程机械?
- 浮桥钢材突然显现未来星际坐标,与卷五“火星移民”章名产生神秘呼应?
- 老周祖父的焊工围裙残片,为何能触发金属牌“文明修复”功能?
(第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