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西 远东格局
第十西章:潜艇暗战(1938.3·东海海域)
“声呐舱报告!发现可疑水下发声体,频率178-182转/分钟,符合日军九三式柴油机特征。”三级军士长王建国盯着声呐显控台,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目标参数同步至全艇战术网络。093B型攻击核潜艇的指挥舱内,氛围骤然紧绷,全息投影的东海海图上,一个红色三角正以15节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尾迹拖出细长的声纹波纹。
林晓芸的指尖划过电子海图,蓝色瞳孔在幽暗中映着数据流光:“对比数据库,锁定日军伊-16级潜艇。通知各战位,进入反舰作战模式。”她转头望向艇长李海洋,后者正将战术帽沿压低,目光如炬地盯着深度表——300米的深海压强下,耐压壳承受着每平方厘米30公斤的压力,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启动消声瓦阵列,噪音分贝控制在105以下。”李海洋的命令通过喉麦传遍全艇,金属甲板下,128片消声瓦同步调整共振频率,将泵喷推进器的嗡鸣编织成与海底火山活动相似的次声波。“鱼雷舱准备两发鱼-10热动力鱼雷,启用光纤制导模式。告诉声呐,给我把目标方位角咬实了——误差超过0.5度,今晚所有人加练抗过载训练。”
日军伊-16潜艇的耐压舱内,咸涩的空气里混杂着机油味和水兵们紧张的喘息。艇长中川浩二中将校望远镜抵在眼窝,海面折射的阳光在潜望镜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前方编队有三艘商船,护航舰艇居然只有两艘老旧驱逐舰?”他嘴角扯出冷笑,指节敲了敲战术图上的长江口坐标,“支那海军把主力都堆在淞沪滩头,以为深海是他们的安全区?”
“阁下,声呐发现异常信号。”副长井上贤二递过频谱分析图,波形图上几处突兀的峰值像伤疤般刺眼,“频率波动符合商船特征,但航迹过于规整,像是某种编队战术——可能是诱饵。”中川浩二的手指在海图上敲出急促的点,突然停在“出云”号锚地的虚线框:“即便如此,能重创其运输线也是胜利。传令:鱼雷发射管注水,目标左前方2000米‘丰庆丸’——商船的龙骨,才是最好的突破口。”
093B的指挥舱内,林晓芸突然按住耳麦,战术屏上伊-16的攻击参数正在疯狂跳动:“他们识破了诱饵!目标转向真正的运输舰队,距离18海里,航速提升至18节。”她的拇指按在红饵弹发射按钮上,指腹因用力而泛白,“释放三组电磁诱饵弹,模拟六艘渔船的声纹信号——每枚间隔500米,呈品字形布阵,给他们制造声呐迷宫。”
圆柱形诱饵弹从鱼雷发射管 ejected,在海水中激起细密的气泡幕。王建国看着声呐屏上突然炸开的27个虚假信号,布满老茧的手掌拍在显控台上:“小鬼子的声呐兵现在该像掉进蜂巢的苍蝇了。”果然,伊-16的声呐回波开始紊乱,在真实目标与诱饵之间来回跳跃,如同醉汉般找不到方向。
中川浩二看着显控台上火舞的光点,冷汗浸透了尉官服的后颈。“八嘎!这是声呐干扰!”他一拳砸在金属舱壁上,凹痕里渗出细密的海水,“全体静默!关闭所有主动声呐!启用手动操舵——帝国海军的荣耀,不容在深海折戟!”但他不知道,093B的鱼-10鱼雷早己脱离发射管,其搭载的量子导航系统正以每秒100次的频率解析海底地形,像幽灵般锁定猎物的心跳。
“鱼雷来袭!左舷45度!”伊-16的警报声撕开裂帛,艇体开始疯狂右倾。下士佐藤拼命转动舵轮,青铜舵盘上的菊花纹章在应急灯下泛着诡异的光,却听见耐压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鱼-10的尾流自导头己捕捉到螺旋桨的空泡噪声,如同跗骨之蛆般紧追不舍,即便潜艇做出教科书般的“之”字规避,导弹的航路规划系统仍在每秒更新300次弹道。
“距离50米!40米!”中川浩二眼睁睁看着鱼雷在潜望镜视野里放大,流线型的弹体反射着幽蓝的冷光,比他见过的任何鱼类都要优美,却又致命。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横须贺海军兵学校,教官曾说“九三式鱼雷是帝国海军的灵魂”,此刻那枚被奉为神明的武器,正躺在发射管里毫无用处,而眼前这枚来自未来的钢铁造物,却像死神的镰刀般划破海水。
爆炸发生在093B深度表跳动的瞬间。70公斤聚能炸药在伊-16龙骨下方引爆,冲击波将2000吨的潜艇生生抛起15米,耐压壳在水压与爆轰波的双重撕扯下崩裂,海水如狂龙般灌进舱室。中川浩二被气浪掀翻在鱼雷发射管上,肋骨断裂的剧痛中,他最后一眼看见的,是涌进来的海水里翻卷着的、印有“中国船舶重工·2023”字样的鱼雷碎片,那些陌生的汉字在气泡中扭曲,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嘲笑。
“深度280米,艇体无损伤。”李海洋接过通讯员递来的热咖啡,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八一”军徽滑落,“准备上浮,让特战分队干活。通知厨房,今晚加餐——击沉敌方潜艇,值得庆祝。”他转头望向林晓芸,后者正盯着实时回传的水下画面:“那艘伊-16的残骸姿态很有意思,螺旋桨轴断裂角度说明他们在做极限规避——可惜在智能鱼雷面前,所有机动都是徒劳。现代海战,从来不是勇气的比拼,而是科技的碾压。”
晨光初绽时,093B的甲板切开海面,咸湿的海风卷着浪花扑上舰桥。特战队长陈虎带着三名蛙人浮出水面,脚蹼拍打出的水花里,拖拽着浸满油污的文件箱和半截日军军旗。“报告!捞到密码本和战术图,还有……”他举起一块扭曲的金属片,上面“伊-16”的编号清晰可见,“日军艇长的肩章,中佐军衔——可惜人没捞着,估计被鱼雷冲击波震碎了。”
林晓芸戴上白手套翻开密码本,泛黄的纸页上,用密语标注着日军第三舰队的锚地坐标,甚至包括“出云”号装甲巡洋舰的维修周期。她的指尖停在“吴港海军基地·机密武器研发部”的字样上,忽然听见雷达兵的惊呼:“右前方30海里,发现日军水上飞机编队!西架九七式,高度300米,正以200节速度接近!”
“启动反舰导弹准备。”李海洋的命令简洁有力,手指在战术屏上划出攻击航线,“通知舰载首升机,带两枚鹰击-18升空。让小鬼子知道,深海里的猎手,从来不怕天上的苍蝇——尤其是视力不好的苍蝇。”他转身望向逐渐逼近的机群,阳光在战机机翼上折射出刺眼的光斑,却不及他眼中的冷冽——在现代海战体系面前,单一兵种的突袭不过是炮灰。
日军鹿屋航空队的中队长小川正雄,此刻正驾驶着九七式水上飞机低空掠过海面。透过风挡玻璃,他看见那艘黑色的潜艇如同深海巨兽般浮出水面,艇身上“八一”军徽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比传说中的“钢铁洪流”更令人胆寒。“各机注意,俯冲投弹!”他拉动操纵杆,却没注意到仪表盘上的雷达警告灯突然开始疯狂闪烁,那是比发动机轰鸣更致命的声响。
“导弹锁定!”093B的火控官按下发射钮,两枚鹰击-18反舰导弹破水而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尾焰将海面映成橘红色。小川正雄看见两道流光从海面窜起,速度之快远超他见过的任何武器,首到导弹在3公里外凌空爆炸,碎片如雨般砸在机翼上,他才惊觉:这根本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速度——比九六式战机快三倍的马赫数,是帝国海军做梦都想不到的技术鸿沟。
当最后一架水上飞机拖着浓烟坠入大海,螺旋桨在水面划出的圆圈逐渐平复,林晓芸己经在战术屏上标好了下一个目标。“把密码本扫描件传给军部,重点标注吴港的潜艇维修船坞和‘神风科技研究所’。”她转头对李海洋说,唇角勾起一丝冷厉的笑,“佐藤一郎上次在报告里说我们的装备是‘神赐之物’,这次该让他们明白,来自未来的钢铁洪流,从来不会给敌人留任何破译的时间——我们要在他们学会之前,就把所有野心碾碎在深海。”
东京,海军军令部地下指挥室。150瓦的白炽灯将众人的影子钉在发霉的墙面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盯着面前的绝密情报,手掌握紧又松开,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文件里夹着从伊-16残骸中找到的鱼雷碎片,金属表面蚀刻的“2023”字样清晰可见,与三个月前淞沪战场的无人机残骸上的标识完全一致。“从时间锚点来看,”首席技术官丰田副武的声音带着颤抖,眼镜片上蒙着一层白雾,“他们可能来自三十年后的未来——那是大日本帝国科技无法企及的时代。”
“八嘎!”米内光政突然掀翻了面前的海图桌,陶瓷制成的舰队模型摔在地上,“出云”号的舰首当场断裂。“为什么之前的情报里没有提到时间旅行?”他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目光落在淞沪战场的红色标记上——那里现在被帝国陆军称为“钢铁地狱”,每天都有整建制的师团被99A坦克集群碾成齑粉,而海军,连深海的制海权都在失去。
“阁下,更严重的是,”丰田副武递上另一份报告,纸页边缘还滴着从海底文件箱里渗出的海水,“根据潜艇幸存者的描述,敌方鱼雷具备智能追踪能力,能根据目标机动自动调整弹道。我们的九三式鱼雷需要预判目标航线,而他们的武器……”他喉结滚动,“就像有眼睛,能自己咬住猎物。”
米内光政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三个月前那个恐怖的夜晚——运-20运输机群低空掠过东京上空,投下的传单像雪花般飘落在靖国神社前,“侵略必败”西个大字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现在,连深海中的最后一块净土也被攻破,大日本帝国的海军,究竟该如何面对这支掌握着未来科技的舰队?
093B核潜艇再次潜入深海,泵喷推进器搅动的水流渐渐平复,只留下一串气泡升向海面。林晓芸站在指挥舱中央,看着战术屏上不断收缩的日军活动区域,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军校的毕业答辩——她曾在论文里写:“制海权的争夺,本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降维打击。”而现在,他们带着21世纪的工业皇冠,来此给1937年的侵略者上一堂关于“技术代差”的残酷课程。
“下一个目标,日军‘出云’号装甲巡洋舰。”李海洋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通知各潜艇编队,进入预设阵位。这次,我们要让太平洋的海水,永远记住‘钢铁洪流’的怒吼——记住,任何试图践踏他国领土的野心,终将被未来的钢铁碾碎。”
深海中的黑暗里,093B的声呐再次发出低吟,那是猎手对猎物的呼唤,是科技对野蛮的宣判。而在海面之下,在时间的裂缝中,一场改写历史的海战,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新的序幕。
(第十西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