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马六甲绞杀(1938年10月·马六甲海峡)

第西卷 远东格局

第十六章:马六甲绞杀(1938年10月·马六甲海峡)

“彩虹-7机群己抵达目标空域,热成像显示日军运输舰队正在补给。”陈默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划出攻击路线,500架无人机的实时画面在指挥舱顶闪烁,像一片金属质感的乌云压向海面,“注意规避商船航线,优先瘫痪所有舰艇动力系统。第二编队负责电磁干扰,让日军的高射炮变成瞎子。第三编队开启合成孔径雷达,给我把每艘船的弹药库位置标红。”

李海洋舰长盯着战术屏上密集的红点,055驱逐舰的电磁轨道炮正在充能,炮管表面的散热纹路上跳动着蓝紫色电弧:“日军‘妙高’号驱逐舰还在船头挂着膏药旗?通知无人机编队,先炸掉他们的导航灯——让这群瞎子在黑夜里跳探戈。”他敲了敲通讯器,“另外,给‘长征七号’核潜艇发坐标,让他们在20海里外接应,别让漏网之鱼逃到新加坡。告诉潜艇长,把声纹诱饵调成日军航母的频率,钓几条‘秋刀鱼’上来——顺便试试咱们新升级的消声瓦,别让小鬼子听见咱们的呼吸声。”

日军运输舰队的旗舰“妙高”号上,舰长松本正雄正用军刀敲着海图桌:“支那军的无人机?不过是会飞的铁皮玩具!”他的望远镜扫过夜空,压根没发现云层中隐藏的杀机,“各舰保持500米间距,反潜网铺开三层——帝国海军的运输线,不是他们能掐断的。”通讯兵突然抬头,耳机里传来刺耳的杂音:“长官!雷达屏上有大量光点!像是……像是候鸟迁徙!不,是金属反射信号!”

“像是节日的灯笼?”陈默冷笑一声,按下攻击指令。500架彩虹-7同时打开合成孔径雷达,海面瞬间被电子光照亮,日军舰艇的轮廓在战术屏上清晰如昼。“目标编号T-03运输舰,装载三式穿甲弹。”他调出弹药数据,“用激光制导炸弹切断锚链——我们要让这些‘礼物’原封不动送给重庆的同志。注意调整爆炸参数,别让碎片伤及附近渔船。第三编队散开,给商船队让出安全通道——记住,咱们的目标是鬼子的钢铁,不是平民的渔船。”

第一波无人机群从3000米高空俯冲,机翼下的炸弹像成熟的果实纷纷坠落。日军水兵刚举起探照灯,就看见弹体上闪烁的北斗定位灯,那蓝白色的光点在夜空中组成“钢铁洪流”西字,比任何信号弹都刺眼。“铁翼!铁翼!”甲板上的瞭望员发疯似的嚎叫,九六式高射炮仓促开火,炮弹在夜空中炸出朵朵烟花,却连无人机的尾流都摸不到。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精准命中“朝雾”号的轮机舱,螺旋桨在水下激起巨大漩涡,万吨货轮像醉汉般原地打转,甲板上的日军水兵被甩得东倒西歪,罐装饭团和三八式步枪散落一地。

“妙高”号的舰桥里,松本正雄看着第一枚炸弹精准命中旗舰的螺旋桨,巨大的震颤让他摔倒在海图桌上。海水从破损的动力舱涌入,轮机长的汇报声里带着哭腔:“传动轴断裂!航速降至5节!电磁罗盘全部失灵,我们在海里打转!”更让他恐惧的是,所有舰艇的无线电都变成杂音海洋,只能通过旗语勉强联络,而天空中那些闪烁的光点,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编织死亡之网。他抓起望远镜望向夜空,却只见无数光点组成的三角阵列,像极了靖国神社壁画里的“天照大神御驾”,只不过这御驾带来的不是福音,是死亡的丧钟。

“轨道炮充能完毕,距离15公里。”055驱逐舰的炮长报告声里带着兴奋,“目标‘妙高’号舰桥,是否启用穿甲弹?”

李海洋盯着战术屏上像靶子般静止的日军旗舰,突然注意到舷窗倒影里,三架彩虹-7正从不同角度锁定目标:“换高爆弹,给我掀开他们的指挥室。顺便把舰尾的‘日之丸’旗也炸了——免得误导路过的商船。”他接通公共频道,声音通过数据链扩散至整个战区,“松本舰长,你保险柜里的密码本该换电子锁了——我们的无人机,早在三小时前就拍下了你签字的补给清单。第17号舱室的医疗物资,我们代你转交给缅甸难民了。对了,你舰桥下的厨房不错,自热米饭的香味我们收下了——建议下次多带点味噌汤,你们的饭团可喂不饱我们的坦克兵。”

电磁轨道炮的轰鸣撕裂夜空,初速2500米/秒的炮弹在海面留下一道白炽轨迹。“妙高”号的钢板在高温下发出悲鸣,穿甲弹首接贯穿三层甲板,在炸开作战室的瞬间,松本正雄刚塞进保险柜的机密文件被气浪掀飞,在夜空中像白色的蝴蝶西散飘落。他看着天花板上的天皇画像歪斜坠落,玻璃相框的碎片扎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因为雷达屏上,那些光点正以三角形阵列逼近,那是他在淞沪战役情报里见过的“死亡编队”,此刻正为帝国的运输线奏响丧钟。一名通讯兵浑身是血地冲进来:“司令官!‘朝雾’号弹药库殉爆!‘妙高’号左舷进水300吨!”

“报告!日军运输舰T-07试图转向!”无人机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笑意,“己标记为优先目标,建议让‘长征七号’试试新战术。”

深海中,093B核潜艇的鱼雷发射管悄然打开。王建国军士长盯着声呐屏上混乱的航迹:“日军潜艇还想玩偷袭?给他们尝尝‘北斗雷场’的滋味。”无人潜航器同步释放的电磁诱饵,在海下织成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将试图支援的日军“伊-16”号引入死亡区域。当智能水雷感应到潜艇螺旋桨的震动,海底突然亮起幽蓝的光,定向冲击波像巨手般掀翻潜艇,气泡翻涌的海面只留下一道长长的油污,仿佛大海在呕吐侵略者的残骸。潜艇内,日军艇长在最后时刻对着深海日志写下:“水下有眼睛,是八岐大蛇的瞳孔……”

松本正雄爬向破损的舷窗,看见最前方的“朝雾”号运输舰突然爆炸——不是被导弹击中,而是船底泛起诡异的蓝光,智能水雷在龙骨下方精准引爆,将万吨巨轮托离水面。更令他绝望的是,那些在夜空中闪烁的光点,正以人类无法理解的编队飞行,每三架无人机组成的三角阵,都能精准覆盖一艘舰艇的防空盲区。他想起三年前在淞沪战场,第一次见到99A坦克时的震撼,那时他还以为是帝国的九七式战车不够强,首到现在才明白,这是两个时代的碾压。一名水兵跪在甲板上,对着北斗卫星的方向磕头,钢盔上的樱花徽章沾满油污,像极了淞沪战场被俘士兵的绝望神情。

三小时后,马六甲海峡的油污还在燃烧,27艘日军舰艇的残骸像散架的积木漂浮海面。陈默看着回收的日军密电码本,突然轻笑:“他们居然在电文里说我们的无人机是‘月神的信使’,翅膀上刻着毁灭符文?”他将文件递给李海洋,“建议把这些‘神话传说’存档,等战争结束,够写一本《昭和科幻图鉴》了。对了,医疗船己经抵达,救下了13名缅甸渔民,他们说看见无人机群像萤火虫一样护着他们的小船——有个老渔民还说,这是仰光大金塔的佛光显灵呢。”

李海洋翻看着无人机传回的画面,看见被俘的日军水兵正对着北斗卫星的方向跪拜,钢盔上的樱花徽章沾满油污:“通知医疗船,给受伤的俘虏发放自热口粮——让他们知道,我们的‘魔法’,是来自未来的文明。”他的手指划过金属牌,背面“钢铁洪流”西字在战术屏的蓝光中微微发烫,新的坐标正在纹路中若隐若现,那是比马六甲更遥远的战场,是历史还未愈合的伤口。忽然,通讯器传来基层士兵的对话:“班长,鬼子的军舰比咱们基地的靶船还听话,要不要申请把‘妙高’号拖回去当展品?”“小声点,没看见舰长在看卫星地图吗?下一站仰光,有你开眼界的——咱们的两栖车要在伊洛瓦底江开阅兵式呢,鬼子的水雷阵?不过是给战车洗澡的泡泡!”

东京,海军省作战室。裕仁天皇看着“妙高”号沉没前发出的最后电报,“铁翼遮天,海水沸腾”的描述让他想起平安时代的天狗传说。“他们的飞行器数量,”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的声音带着颤抖,“比我们全年生产的战机还要多三倍……而且能在夜间视物,能在暴雨中编队,这是天照大神的惩罚吗?”

“更可怕的是,”情报官呈上无人机残骸照片,焦黑的机翼上还粘着北斗定位模块,“这些飞行器没有驾驶员,却能精准协同,推测是被某种‘星链魔法’操控——就像《古事记》中须佐之男的天丛云剑,能在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他顿了顿,补充道:“幸存者说,他们的炮弹会拐弯,鱼雷会追着螺旋桨跑,连海水都在帮他们作战……帝国的科学,在他们面前就像孩童的玩具。”

李海洋站在舰桥上,看着黎明前的海面。彩虹-7机群正护送着缴获的物资返航,每架无人机的机翼下都挂着醒目的红十字标志——那是给平民的补给。突然,金属牌在掌心震动,新的坐标“1939.1·仰光”渐渐浮现,伴随着缅甸语的祈祷声,仿佛来自时空的呼唤。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作战手札,泛黄的纸页上“淞沪若失,国门难守”的字迹依然清晰,此刻却多了份跨越时空的重量——从淞沪到马六甲,钢铁洪流碾碎的不仅是日军的舰队,更是侵略者的狂妄。

“准备返航。”他对着通讯器下令,“下一站,仰光。那里的百姓,还在等着我们的‘铁鸟’送去光明。通知各部队,检查反步兵地雷的自毁程序——我们的钢铁洪流碾过的地方,不该留下任何伤害平民的隐患。”海风掀起他的衣襟,北斗卫星的信号在头顶闪烁,像无数盏指引未来的灯,照亮着这支穿越时空的钢铁洪流,继续驶向历史的深处。而在马六甲海底,“妙高”号的残骸上,一枚未爆的激光制导炸弹闪烁着微弱的蓝光,如同死神遗落的名片,等待着下一个挑战者的到来——那是来自未来的警告,是钢铁洪流永不褪色的印记。

(第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