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芳若

崇福寺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也踏实,少了后宫纷争,倒觉得时间过得格外快。来的时候还是酷暑炎炎,这会儿桂花都开了,还有三日就中秋了。

福子与春雪春梅都有几分怀疑,皇上这么久了对华妃在寺庙祈福不闻不问,华妃这是真的彻底失宠了吗?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在华妃面前提及一二。

却不想这一大早,宫里就来人了。只是来的人十分出乎众人意料,因为来的是太后宫里的芳若姑姑。

太后不喜欢华妃可不是什么秘密,后宫大多人都知道。

因此见是芳若姑姑来,福子等都灰心起来:太后这会儿派人来,肯定是来打压斥责的。

然而让她们再次意外的是,芳若姑姑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宫女,送来的了好几箱东西。虽然还不知道里头是什么,但就看那雕花梨木箱子,也知道有些贵重。

芳若姑姑规规矩矩的向华妃行礼,华妃趁机好好打量了一番这位太后跟前颇为得用的姑姑——她年纪倒不是很大,整个人干净利落,头发丝到脚底一丝不乱,她虽然向自己行礼,脸上带着点儿喜气的笑容,这分子喜气不但不显得呆傻,反倒是让看的人心生欢喜。

她分明是恭敬的弯着腰,但姿态优美,丝毫没有畏首畏尾,难怪啊,能做教引嬷嬷。 这神态气度,比其他宫人好了太多。

“姑姑不必多礼。”华妃忖度着芳若姑姑的来意——嫂子递了消息来,哥哥在青海用兵了,就在前两日,既如此,此番芳若姑姑来,应该不是坏事,说不定还是喜事。

“奴婢奉太后娘娘旨意,来瞧瞧娘娘。”芳若依旧十分恭敬,从华妃提出到崇福寺祈福开始,太后就和芳若多次猜测,此番派她来,一则是要探探情况,二来,替皇帝来关心关心,毕竟年羹尧在西北正替皇帝打仗呢。

“太后娘娘说,华妃娘娘此番祈福,用心良苦,是六宫表率。这也好些日子了,娘娘心意也到了,该接娘娘回去了。”芳若将太后的话转达一遍。

听着芳若姑姑说话慢语轻声,华妃再次感慨——颂芝和自己翊坤宫所有丫头,哪个有这杨本领和气质?展样大方又不紧不慢,一看就是训练有素。

华妃忙垂首恭敬道:“太后娘娘谬赞了,臣妾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当初向皇上说好,来替前线将士祈福,如今战事也不知如何了,臣妾半途而废的回宫了,实在是不敬佛祖。因此,臣妾只好谢绝太后娘娘了。”

芳若今儿来,就没有想着能顺利将华妃接回去,太后也说了,华妃此番显然是下定了决心的,定然不会甘心这么快就被接回去——何况,一个嬷嬷来接,太寒酸了。

“华妃娘娘如此替皇上和将士们着想,真是大家的福气。”芳若示意小宫女们将箱子抬上来,“太后娘娘说,如今天儿凉下来了,怕娘娘来的时候没有准备,这是内务府新制的冬衣,给娘娘送来。另有一些老参灵芝燕窝,娘娘在寺里,也要保重身体才是。”

看来太后娘娘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会现在回宫了,不愧是能从常在做到太后的女人啊。

“臣妾谢过太后娘娘了。”华妃很是感叹,若不是如今自己己经调查得到了很多消息,就该觉得皇帝和太后都是慈善体贴之人了——嫂子己经帮自己查过了,那欢宜香里头掺杂了麝香,一旦用久了女子就无法怀孕。

皇帝不想自己有儿子,太后同样不想——当初端妃给自己的那碗落胎药,就是受太后之命。

这些事情,这位芳若姑姑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姑姑难得来一趟,要不要留下来,尝一尝崇福寺的斋饭?”华妃开口相邀。

芳若今儿可不只是为了送东西来的,她受了太后命令,好好打探打探,看看华妃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一向自视出身高贵的华妃,竟愿意在崇福寺吃苦,她是否真的在吃苦?有没有用心祈福?又或者只是借机生事?

于是芳若当即应了华妃的邀请,留了下来。

但这一顿斋饭,反倒是让芳若陷入了疑惑之中:的的确确是吃素,可每一道菜又十分精致新鲜,而且菜名还全都出人意料。

比如一道半月沉江,其实是水面筋,香菇(干)、冬笋、当归、芹菜,其中半片香菇沉于碗内,宛如江心的一轮半月。

还有一道菜叫南海金莲,以细嫩的豆腐为原料,将豆腐细捣成泥,香菇,冬笋,马蹄剁碎,烹制成素馅,装入豆腐泥中,然后用勺子塑成莲花瓣状,蒸熟,油炸,拼成一朵莲花,好看又好吃。

崇福寺明明香火不旺,按理说斋饭不至于做的如此精细,芳若略思考就能知道,这肯定是华妃想了法子的——年家本就有钱,华妃自己私房更是丰厚,拿出点银子给寺里面,换取这样好的饭菜,简首不要太容易。

可华妃这么大张旗鼓,不怕自己回去在皇帝和太后面前给她上眼药吗?

“芳若姑姑别笑话,这祈福的日子多有闲暇,恰好春雪春梅都爱做菜,于是就同寺里的师父们一起琢磨出来的。崇福寺的师父们清修苦练,竟然还种了地,这冬笋是去年晒干的,芹菜是师父们自己种的。真感受一番,才知道,真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华妃在芳若疑惑的时候,主动替她解惑了。

芳若不由得细看几眼华妃:难道,真的转性了?

等着走的时候,华妃的几句话,又让芳若觉得,好像还是当初的华妃。

“芳若姑姑,一事不劳二主,这是本宫很用心抄写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替太后娘娘祈福的,请姑姑代为转呈太后娘娘。这一份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请姑姑代为转呈皇上。”

两份经书,摆明了是要讨好皇帝和太后的。华妃做人一向如此,要讨好人的时候,可会花心思了。

芳若带着两份经书回了宫,太后先打开的,是华妃呈给皇帝的那一份《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看了一眼后就感慨起来:

“这一次,华妃真是很用心啊,皇帝见了,定然十分高兴。”

不过是经书而己,就这么有用?芳若不解。

太后当即为她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