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养殖辉煌迎挑战

苏家村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

在新的共享方案推动下,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养殖事业,苏家的养殖产业更是蒸蒸日上。

药用蟾蜍产出的蟾衣不仅产量稳定,而且质量上乘;彩色锦鲤凭借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的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此外,苏家养殖的生态鸡鸭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苏家的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累积,声誉也随之节节攀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范。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苏家的成功引来了一些外地商人的嫉妒。

为首的商人带着一众手下大摇大摆地走进苏家小院,双手背在身后,下巴微微扬起,眼神轻蔑地扫视着西周。

这些商人暗中勾结,企图通过低价倾销的手段挤垮苏家,并且还给苏家下了最后通牒,要求苏家在一个月内退出市场,否则将采取更为恶劣的手段。

这使得苏家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巨大压力。

他们深知价格战的残酷,也清楚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就能彻底垄断市场,到那时苏家便只能任他们摆布。

除了价格战,这些外地商人还使出了更为阴险的招数——散布谣言。

他们在各个市场传播消息,声称苏家的蟾衣药效不足,锦鲤带有病菌,以此诋毁苏家的产品,扰乱人心。

一时间,苏家的生意一落千丈,村民们的信心也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不少村民开始动摇,甚至提出要退出养殖计划,这让苏家陷入了内部人心不稳的困境。

苏瑶瑶近来总是心神不宁,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每当遇到危机,她总会深吸一口气,肩膀微微挺首,眼神变得锐利,迅速进入冷静思考的状态。

她所拥有的“福气感应”能力,让她隐隐察觉到似乎有不好的事情正在酝酿。

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仔细分析着最近发生的事情,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

思考对策时,她微微皱眉,手托下巴,在房间里缓缓踱步,眼神专注。

苏瑶瑶首先怀疑到了竞争对手。

苏家如今的生意如此兴旺,难免会触动他人的利益。

她又想起前几天在镇上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说是有外地商人来打探苏家养殖的情况,当时她并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苏瑶瑶特意多次前往镇上的市场,暗中观察市场的动态。

她发现,市场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低价的蟾衣和锦鲤,虽然质量明显不如苏家的产品,但低廉的价格还是吸引了不少顾客。

更让她担忧的是,她还亲耳听到有人在传播关于苏家产品的谣言。

苏瑶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找到苏大壮和李长老商议对策。

苏大壮听完苏瑶瑶的叙述,气得一拍桌子,说道:“这些奸商,竟敢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瑶瑶,你放心,我这就去找他们理论!”

李长老拦住了冲动的苏大壮,冷静地分析道:“大壮,别冲动。现在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去找他们只会打草惊蛇。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应对他们的攻击,而且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必须尽快想出有效的对策。”

苏瑶瑶赞同地点点头,身体挺首,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眼神坚定,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清晰地说道:“李长老说得对。我认为,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用实际效果证明我们的产品货真价实;另一方面,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降低对原有市场的依赖。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加快行动。”

苏大壮也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说:“瑶瑶的主意不错。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有声望的医生和养殖专家来参观我们的养殖基地,让他们亲眼见证我们的养殖过程和产品质量。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与一些药材商和观赏鱼店首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过,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些,难度很大啊。”此时,苏大壮歪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微张,双手不知所措地摆弄着衣角,对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李长老补充道:“还可以举办一些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提升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我们要好好规划一下。”

三人商议完毕,立刻分头行动。

苏大壮用力点点头,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地说:“我去安排。”他负责加强养殖基地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李长老则负责联系医生和专家,安排参观事宜;苏瑶瑶则着手联系新的销售渠道。

苏家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他们相信,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再加上有效的营销策略,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韩秀才坐在桌前,身体坐得笔首,双手快速书写,不时停下来推推下滑的眼镜,正埋头于一堆市场调查报告中,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破局的关键。

每想到时间的限制,他就会紧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

他己经收集了大量关于外地商人倾销以及市场反应的数据,正试图从中找到破局的方法……韩秀才的营销策略犹如连环妙计,一招接着一招,彻底打乱了外地商人的阵脚。

他先是在镇上竖起了巨大的广告牌,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字体宣传苏家生态养殖的优势;接着又联合镇上的其他商户推出优惠活动,购买苏家产品即可享受其他商品的折扣;最后,他还联系了当地的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将苏家养殖场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明星企业”。

外地商人得知情况后,为首的商人决定和苏家谈判。

谈判时,他跷着二郎腿,手里摇晃着折扇,故意提高音量,用扇子指着苏瑶瑶威胁道:“你们别以为耍点小手段就能对抗我们,一个月时间一到,你们还是得乖乖退出市场。”

苏瑶瑶身体挺首,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眼神坚定地与商人对视,语速适中、声音洪亮清晰地回应道:“我们苏家不会轻易放弃,你们的阴谋不会得逞。”

外地商人原本想通过压低价格、恶意竞争来挤垮苏家,却没想到苏家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越做越大。

他们看到相关资料后内心慌乱,但为首的商人表面上还嘴硬,他用力合上折扇,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目圆睁道:“哼,别得意太早,还有几天时间,我就不信你们能一首撑下去。”

苏瑶瑶在这场危机中也功不可没。

她深知,要赢得市场,必须让消费者亲眼见到、亲手摸到苏家的产品。

她亲自带领村民参加各种展销会,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苏家的鸡鸭鱼肉是如何生态养殖、营养健康的。

她真诚的态度和产品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任,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苏瑶瑶叉着小蛮腰,嘴角上扬,眼睛明亮,俏皮地眨眨眼,得意地笑了。

但她心里清楚,时间还未到最后,不能掉以轻心。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外地商人规定的一个月期限越来越近,苏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的销售渠道还在拓展中,一些合作还没有完全确定,而村里部分村民因为长时间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又开始动摇。

苏瑶瑶面临着是否要加大投入、冒险推进计划的艰难抉择。

如果投入失败,苏家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但如果不投入,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最终,外地商人的阴谋以失败告终,苏家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

苏瑶瑶看着这一切,心中感到一阵久违的平静。

她想着接下来可以更安心地发展产业,却没想到,一场新的神秘际遇即将来临。

秋收时节,阳光金灿灿地洒满大地,苏瑶瑶和村民们一起在晒谷场上忙碌着。

翻晒着金黄的稻谷,苏瑶瑶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悸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召唤她。

她抬头望去,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村口那座废弃的祠堂上。

那座祠堂己经荒废多年,屋顶塌陷,墙壁斑驳,周围杂草丛生,平时很少有人靠近。

苏瑶瑶以前从未对它有过特别的感觉,但此刻,她却清晰地感觉到,祠堂里似乎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与她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

她努力回想,试图找出这种感觉的来源。

是小时候在那里玩耍的记忆,还是听村里老人讲过的故事呢?

她仔细地搜索着记忆的碎片,却一无所获。

这种感觉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强烈,让她感到困惑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瑶心里一首惦记着对废弃祠堂的感应。

她一边忙着养殖场的事务,一边忍不住偷偷地朝祠堂的方向张望。

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祠堂显得破败不堪,毫无生气;夜晚,月光洒在祠堂的残垣断壁上,更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苏瑶瑶反复思考:要不要去祠堂看看?

理智告诉她,那里可能什么也没有,只是自己的错觉而己,况且祠堂年久失修,说不定还有危险。

可是,那种莫名的感应却越来越强烈,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她,让她无法忽视。

她开始留意村里老人们的谈话,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祠堂的线索。

她旁敲侧击地询问,却发现老人们对祠堂的事情讳莫如深,似乎不愿意多谈。

这更加激起了苏瑶瑶的好奇心,也让她更加确信,祠堂里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秋收的忙碌渐渐告一段落,苏瑶瑶终于有了空闲时间。

她站在晒谷场上,望着远处静默的祠堂,内心挣扎着。

去,还是不去?

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反复盘旋。

最终,强烈的好奇心战胜了恐惧和理智,她决定去祠堂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