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针锋

随着皇上解除了皇后如懿的禁足,后宫的请安仪式恢复了日常。

清晨,翊坤宫内,众妃嫔鱼贯而入,礼仪周全,场面表面上和谐有序,实则暗流涌动,暗藏波澜。

如懿端坐在凤座之上,华服加身,眉眼间精心描绘的妆容拉长了她的神态,尽显威仪。

然而,那眼线过于纤细上挑,猩红的唇色过于艳丽,反倒显得刻薄几分,与她平日自诩的端庄形象略有出入。

她的目光一一扫过众妃嫔,透着不动声色的审视。

虽贵为中宫皇后,如懿此刻心头却涌动着难以消散的怒意,而这怒意的大半来源,无疑是坐于下面的花千骨。

她端起茶盏,假意轻抿一口,实则在心中细细权衡,片刻后,她终于缓缓开口,语调温柔却暗藏锋芒:“令嫔,听闻你近日深居简出,是不是觉得后宫之事与你无关了?”

花千骨闻言,神色未改,起身行礼,语气柔和:“皇后娘娘明鉴,臣妾只是现在性子略显安静,绝无怠慢中宫之意,更不敢忘皇上恩泽。”

如懿听罢,唇角微微扬起,笑意不达眼底,声线平静却含讥带刺:“安静自然是好事,但后宫之中,安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令嫔若想保得住自己这份清静,还是得多为皇上分忧才是,免得落人口实。”

这番话犹如一根暗藏荆棘的长鞭,轻轻甩向花千骨,虽不显锋芒,却处处透着试探与压制。

殿内众妃嫔屏息静气,原本对如懿唯命是从的几位嫔妃,因懿症的逐渐消散,眼中多了几分清明,不再盲目附和。

几道视线悄然投向花千骨,带着些许隐隐的同情和暗中支持。

花千骨低眉浅笑,目光温润如水,毫无惧色,仿佛皇后的试探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微风,这份沉静反倒更显她一身独立风骨。

而殿内的气氛,在这短暂的交锋中,也如一张无形的弓弦,绷得愈发紧密。

颖妃察觉到如懿的刁难,微微将头抬起,语气温婉却暗藏力道:“皇后娘娘,臣妾倒觉得令嫔姐姐素来贤良,对后宫与皇上始终尽心尽力。这份难得的安静,恰恰是后宫所需的风范。”

如懿闻言,眼神微微一冷,语气中透着丝丝不悦,转而看向颖妃:“颖妃倒是越来越会替旁人说话了,只是后宫规矩森严,若人人都以安静为名,不好好侍奉皇上,未免有失体统。”

颖妃从容一笑,目光清澈,语调平和却不失坚定:“皇后娘娘,若令嫔姐姐真的不作为,臣妾自然不会为她辩护。只是这些日子,令嫔姐姐陪伴七公主,与臣妾一同研讨养生之道,为后宫和睦尽了许多心力。这些,臣妾看在眼里,怎能不为姐姐说一句公道话?”

颖妃话音刚落,庆贵人便轻声附和:“皇后娘娘,臣妾也觉得令嫔娘娘待人一向温和,从未怠慢过宫中众人,而且一首尽心侍奉皇上。许多规矩与品德,臣妾都从令嫔娘娘身上学到了不少。”

婉贵人随之说道:“正是如此。臣妾每每与令嫔娘娘共处,总觉得心境格外平和。若说后宫需要平静安宁,那令嫔娘娘无疑是这份平和的化身。”

一时间,原本众口一词附和皇后的场面,竟变成了对魏嬿婉的维护。

众妃嫔的声音虽不高,却层层递进,句句清晰,恰如温润的流水浸透人心。

如懿面色虽如常,但眼底的冷意却愈发深沉。

她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却己波涛暗涌。

她很清楚,这些妃嫔的态度变化绝非偶然,而是魏嬿婉在暗中积累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花千骨微微抬眸,目光掠过颖妃与几位妃嫔维护自己的身影,心中暗自感激,却依旧不动声色地上前行了一礼,柔声说道:“多谢颖妃妹妹与诸位姐妹的抬爱,臣妾不过尽己本分,实在不敢居功。皇后娘娘的教诲,臣妾必铭记在心,时刻谨慎自省。”

她的言辞谦逊有礼,语气温和而不卑不亢,既巧妙化解了如懿的刁难,又让支持她的妃嫔倍感亲近。

这一番话语,如溪流般平静,却暗藏柔韧,令人无从挑剔。

请安过后,妃嫔们纷纷散去,花千骨敏锐地察觉到庆贵人、婉贵人等妃嫔对她的亲近之意愈发明显。

她借着这些妃嫔的主动靠拢,与她们保持着适度的来往,既不显刻意,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自己的体贴与温和。

花千骨细心观察,发现如庆贵人和婉贵人身上的懿症虽己明显减弱,却仍有残存未尽之迹,便在不动声色间寻找机会,以轻松自然的接触逐渐吸收。

每一次相处,她都能感受到那股黑气被悄然转化为自身的灵力,而这些妃嫔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懿症的进一步消散令她们的神色愈发明朗,举止间少了几分阴郁,多了几分从容。

而对魏嬿婉,她们不仅生出更多的好感与信任,甚至渐渐在心底认定,眼前这位令嫔娘娘,或许是后宫中真正值得依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