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公共汽车上,肖萌掏出一叠钞票递给郑一凡,见他一头雾水,便凑到耳边,“这是姥姥和舅妈给我的,舅妈还说有一份是妈妈的。”
“我怎么没看见?这么多啊!”郑一凡有点儿意外。
“是啊!你去舅舅房间的时候,姥姥和舅妈给我的,说是见面礼,一定要我收下。全在这了!给你!”
肖萌甜甜地笑着,把钱往郑一凡手里塞。
郑一凡没有接,“这是给你的,你收着好了!”
“我不缺钱,每个月零花钱都比你生活费多,这钱我就不拿了。”
郑一凡心里有点儿纠结,还是笑了笑,“这可是我家人一份心意,代表着对你的认可。我收着算怎么回事儿!”
“不高兴啦?我不是那个意思,这么多钱带在我身上,我不放心,还是放你那儿踏实。你替我保管着,我用的时候再拿。可有一点,没我同意,不许私自挪用!”
郑一凡听得出来肖萌在哄他,也不再说什么。可心里明白,肖萌的小背包,比他的帆布挎包严实多了。
“行!我先替你保管着。不过,我有没有使用建议权啊?”
“当然啦!你有什么想法啦?”
肖萌见郑一凡把那沓钞票放进背包夹层里,便揽起郑一凡的胳膊,习惯了,动作也自然了。
“你爸喜欢喝绿茶还是红茶?”郑一凡望着窗外街边的店铺,问道。
“绿茶!我爸说,喝茶是一种自我观照,‘观水知千山,品茗理万绪’,绿茶水清香淡,才能体会其中韵致。问这个干嘛?”
“第一次正式见你家人,总不能两手空空,咋说我也是诗书传家之人啊!清茶淡香无处觅,且待童子捧茗来。”
郑一凡的得意没来得及延续,就挨了肖萌连嗔带痴的一拳。
“知道啦!听你的,下车后就寻茶去!”
提着茶叶袋子,二人到了客房,肖楚南正坐着看书。
“肖教授,也不知道您爱喝什么茶。天热了,我就选了雀舌。”
肖楚南接过来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
“小郑,你懂茶?”
郑一山还没回答,肖萌先开口了,“人家说是诗书传家子弟,非要‘清茶淡香无处觅,且待童子捧茗来’。这不跑您这儿卖弄来了!”
“我爷爷在茶庄做过几年账房先生,对茶多少了解一点儿。我也只是听爷爷说雀舌是十大名茶之一,可从没尝过。刚才见张一元茶庄里有,就选了一盒。”
“来!坐这边儿!” 肖楚南把郑一凡让到圆椅上,自己在另一个上坐下。
“萌萌,泡两杯茶尝尝!”
见肖萌去烧水泡茶,肖楚南才侧头问:“你爷爷高寿?”
“今年八十了。老爷子就喜欢喝个茶,一把泥壶醉天下,就是最普通的茉莉花茶,都能喝得津津有味儿!”
“呵呵,一把泥壶醉天下,那才是喝茶的最高境界啦!壶不是壶,茶不是茶。人润壶,壶润茶,茶润心。
现在没几个人真懂茶了,饮茶之道也在没落。茶在,心不在。茶清,心不静。再好的茶,也沦落到佐餐伴酒的份儿了。
到了你爷爷这个年龄,依然视茶如命,想必话很少,可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合情入理,一言九鼎。是不是啊?”
“是的,就是您说的这样!听家里长辈说,爷爷以前脾气很大,但从我记事起,从很少见爷爷发脾气了,只是话越来越少。
我记得前几年分家那次,几个叔叔争争吵吵的,我爷爷就说了一句‘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别惦记,惦记别人的会死人的。’当时全屋子人都不出声了!
当时不理解,现在明白了,茶道即人道。肖教授见多识广,受教了!”
肖萌端着两杯茶,轻轻地放在小圆桌上。
“茶来了!爸,你看这茶,好漂亮!”
“小郑啊!别一口一个教授的,这儿不是学校,不必拘礼,喊我伯伯就行了!”
“小郑,说说看,这茶有什么独到之处?”肖楚南瞥了一眼肖萌,却问郑一凡。
“肖教授!不不,肖伯伯,我看这茶,浮而不乱为德,藏而不隐为道。只是这茶略有瑕疵,有的叶片散了,品相不是最好的。”
郑一凡凝视着杯中,娓娓道来。没了刚进来时的拘谨,神情淡定了许多。
肖萌端着茶杯走过来,“一杯茶还能浮德藏道的,我咋没看出来啊?”
“你呀!茶喝得不少,悟的东西却不多。可见你心是浮着的。”肖楚南瞥了女儿一眼,继续说道。
“小郑能从一杯茶里,看出德和道两个字,可见对茶的理解比你深多了!
先德后道,德道相辅,为人之本。叶乱气散,心神难宁,做事之忌。你明白了吗?”
“知道啦!以前确实有点浮,不上不下,没着没落的。那还不是没遇到好水,要早发现高山清流如此甘美,我早把自己扔进去了。
现在好了,沉到底儿了,以后再也不漂了,总行了吧!”
说完,肖萌得意地看了郑一凡一眼。
肖萌秀发一甩,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凝神静气,徐徐咽下,“观茶之形在质,品茶之味在心。
此茶入口味淡,却唇齿生津,先淡后浓,不掩本清是其质。群聚于杯口,令急者缓,缓者静,不失本真是其心!我这拙见,可入得了二位茶中君子的法眼?”
郑一凡一竖大拇指,肖楚南点点头。
“这才像我肖楚南的女儿!不过,和小郑相比,你还是略逊一筹,你是修养之小道,人家可是做人之大道。孰优孰劣,高低己现。”
“爸,你偏心!我回去给我妈告状去!”肖萌说完,赌气坐得远远的,静静地听着。
连日奔波,心神难安。桥上一吻定情,郑家人百般喜爱,自己老爸欣赏有加,一切如梦似幻,肖萌陶醉了。
独自坐在床上,回味着手心里的甘甜,心神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