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嗯,的确如此,雪儿你可要记住了!”
郑一凡低声说了一句,就止住了,让薛冠华继续说下去。
“我们的学习,日积月累肯定有点儿效果,但总是单纯复制是最愚蠢的,费时耗力,得不偿失,难以深入。怎么办呢?找逻辑。
逻辑就是知识体系中的结构关系,找到了一目了然,万变不离其宗。找不到,人云亦云而不知所云,昏昏噩噩却不自知。”
“冠华,你说慢一点儿,我的思维有点儿跟不上。”郑一凡说道。
“好吧,我尽量说清一些。”
薛冠华应道,己没了刚才的锐利。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模仿。看看小鸟学飞就明白了,小小鸟羽毛未丰,力气不足,挨摔是常态,就是说失败是常态。
看到的只能是常态,没看到的呢?比如鸟类为什么要翱翔天空?翱翔天空之后又做了什么?”
鸟飞,兽走,动物的本能,生活中司空见惯,谁还会想其他的。
“最初,生命成长都是在尝试,小鸟飞翔也好,小马过河也罢,都是一种自我探索。
尝试虽好,但尝试之后必入困境,因为他们永远飞不出大气层,这就是鸟类的极限,也是知识边界。
所谓天高任鸟飞,这话听着挺高大上的,真实吗?天有多高?鸟又能飞多高?它们真的自由吗?
事实上,不管飞多高,都飞出太空边缘。飞翔,不过是人类最低层次的理想。”
可不是么,展翅飞翔是鸟儿的最终目标,可人类呢?绝不会为了飞而渴望着飞翔。希望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只不过是孩提时代最美好的梦想。
“如果人们总是向往能向鸟儿一样飞,就永远不可能进入外太空。如果都没去过外太空,还谈论什么宇宙?
所谓的宇宙学说,不过是人类最初级的臆想,依我之见,和坐井观天没什么区别。”
院中一片愕然。
郑一凡看着几乎要手舞足蹈的薛冠华,淡淡一笑。他不是不屑,而是薛冠华说的那些离他太遥远,遥不可及。
“你是天选之子,高度在那儿,探索宇宙是尖端科技,靠你们这些高智商的人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么修理地球,要么被地球修理,生存是第一要义,生活是第二追求,除此之外,任何念头都是虚幻。
飞鸟理论和太空探索都太高深了,咱们今天就不讨论了吧。
你刚才说到找逻辑,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觉挺有意思的。依你之见,中等智商的人该如何找逻辑?”
郑一凡明白,和天才争论无异于自取其辱。
既然薛冠华来了,就不能让他“无功而返”,骄傲之人必有骄傲的资本,居高临下的习惯并非错误,何况旁观者清,给迷途上的人指条明路,也是才尽其用。
薛冠华谈兴正浓,听话知音,马上意识到郑一凡在有意转移话题,现实,或者说雪儿接下来如何学习,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中等智商?学习和智商高低有关系,但和年龄并不成正比或者反比。
有科学数据表明:人类婴幼儿的智商最高,多少?300分。儿童呢,也可达200分,在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甚至音体美方面,比成年人能力都强。
但是,到了十五六岁,智商反而开始下降,所以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提高智商,而是如何防止减少。小师妹,这就是你要做的。
学习的窍门不是以多为好,而是以少为妙。
现在很多人的学习,以积累为重,实际上误入歧途、越走远远。今年的高考改革都领教了吧?有什么感觉?”
众人不知何意,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
“难!”
“超难!”
“太难了!”
2
薛冠华摇摇大脑袋,“的确是有一点点难度,但难易都是相对的。为什么你们会觉得难?
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不过是命题思维变了,大多数人应考思维跟不上,陌生题型一上来就蒙了,这就是素质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这个问题上午刚和大王老师谈起过,我认为,将来的学习,讲究的不是基础牢不牢问题,而是思维活不活问题。”
雪儿点点头,还是一言不发。
“据我在省教委座谈会上得到的信息,今年高考语文数学都遭遇了‘滑铁卢’,数学之难仅次于84年,连省教科院的专家也大呼这是一次典型惨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郑一凡,听王老师说你的数学分接近了平均线,是吗?”
郑一凡苦笑一下,“58分,离及格线差远了!惭愧!”
“得了吧,你可是捡了个大便宜,说你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不为过。
你知道吗?全国数学平均分只有60分,你这58分的含金量太高了!就你那点儿数学能能,我还不知道。
彼降你平,一下子就缩小了和大家的差距,你就是高考田忌。”
听薛冠华这么一分析,郑一凡也有些醒悟,自己的放弃策略,竟然歪打正着了。
“再有就是,今年语文竟然也是难度超高,我都觉得有点儿难,你竟然考了146,比我还高一分。
奶奶的,据说这也是全省最高分,可惜只是单科,没入了那帮老家伙的法眼。
论总成绩,你不服都不行。可论语文,我不服,没辙呀,你确实比我高那么一丢丢。我也知道,你的文学素养的确出类拔萃,和你争高低,我他妈的就是自取其辱。
小师妹,你明白了吗?将来的高考,考的就是一个人素养,素养,素养!除了《红楼梦》里的那个小圈子,还有一个天,一个地,都需要厚积而薄发。”
听了薛冠华的大呼小叫,众人哑口无言。经历过,自然明白实情确实如此。
郑一凡心中赞同,不动声色问道,“那你认为,培养个人素养该注意些什么?”
薛冠华一摇头,“素养涉及的东西太多了,简单地说,就是知识变思维,思维变模式,模式变能力。”
“一堆概念,太笼统了!有什么可实操的?”郑一凡又问。
“也不尽然,概念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也是学习的开端。没有一个正确的起点,只能越学越偏。
思维概念就是全部学习的起点,素养的积累首先是高考新思维的建立和更新,然后是按图索骥,而不是千里买马骨,故弄玄虚。”
“这点不虚,是需要有点高考新思维了!”郑一凡说道。
“学习的关键是什么?我刚才说了,就是如何找逻辑,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囤积知识。
逻辑即规律,找逻辑其实就是寻找一种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这里面有个很容易掉下去的陷阱,一说思维方式大家都知道,无非是那几种形式。”
众人点点头。
“但知行脱节,才是最大的问题。比如,思维方式我们都知道,可用了多少呢?用的程度呢?形成习惯了吗?没有,大多数没有。
“就学习状态而言,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知而不用是常态,知而不会用是异态,知而能用是变态,依次可以分离出三种学习状态,或三种学习方式——傻学、苦学、妙学。
就拿咱们班同学来说吧,大部分在苦学,傻学的不多,妙学的更少,你郑大个子就属于典型的傻学,起早贪黑,不分昼夜。
你逆向思维和整合思维一般,将来适合做学术,不适合做科研。不过,后来好像聪明了点儿,有所改善。”
矛头再次指向郑一凡,郑一凡若有所思的点着头,却不接招,这次轮到薛冠华无可奈何了。
“我说你干嘛,你不值得我说。都毕业了,说了也没意思。
小屁孩儿,你该上高中了,有些事你千万别全听郑一凡的,他这个人,人品不错,人性一般,毅力、胆识还算突出,但学习智商还是有问题的。”
“我哥智商才没问题呢,谁像你,就会恃才自傲!”雪儿反驳道。
“雪儿,不许顶嘴!冠华哥哥教你学习之道呢!他不是自傲,是绝对自信,这一点我们都不能和他比。
达者为师,不可不敬。你好好听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冠华哥哥,状元师兄不是人人都有的。”
郑一凡在雪儿面前不怒自威,雪儿立马低下头。
“哥,我知道了。冠华哥哥,你接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