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皇后重生——黛玉交新友李家升官

黑楼梦之黛玉复仇记 方一宇 5438 字 2025-07-07 07:36

正是杏花盛放的时节。黛玉乘坐马车来到刘府,一入院门,便见几株杏花开得热闹,粉白的花瓣缀满枝头,如云似霞。

微风吹过,花瓣簌簌落下,铺了一地浅粉。花树下铺着柔软的毛毡子,花间还有一座玲珑的六角亭,亭内香炉轻烟袅袅,茶香西溢。

此次受邀的除了黛玉,还有皇后娘娘赏花宴上同被召见的于然和孙宁,以及刘莹的两位堂妹。大家都是未出阁的姑娘,很快便熟络起来。

"林姑娘可算来了,"她执起黛玉的手,指尖微凉却温柔,"特意给你留了临花的位置,既能赏花,又不会教日头晒着。"

说着引众人入席,那六角亭内早己备好绣墩,每个座位旁都放着同色锦垫,连茶盏都是按各人喜好备的——给黛玉的是雨过天青釉,于然的是甜白瓷,孙宁的则是霁红盏。

席间杏花瓣不时飘落,刘莹见了,便轻声嘱咐丫鬟:"去取那架素纱屏风来,挡在风口处。"又转头对众人歉然一笑:"原想着让诸位赏落花之趣,又怕花瓣落进茶盏里。"

上点心时,她特意将一碟杏仁酥放在黛玉手边:"记得你爱吃这个,我家厨娘按江南方子做的,你尝尝可还地道?"

见孙宁多看了两眼那碟玫瑰糕,又不动声色地将碟子往她那边推了推。

“不如我们联句玩。”刘莹的堂妹刘芳提议。

孙宁正咬了口玫瑰糕,闻言忙咽下点心:"我来起个头!杏花簌簌落棋枰,暗香浮动入茶瓯。"糕屑还沾在唇边,眼睛却亮得出奇。

“妹妹这一句,真是应景。”刘莹接了一句,“玉蕊含春羞照影,琼枝带露怯低头。”

于然不假思索地续上:"风前素袂翻新雪,月下清姿忆旧游。"

孙宁突然"啊呀"一声,杏花簪都晃了晃:"有了!忽见花精提灯过——"她指着地上斑驳的花影,"踩着月光收落英!"

众人一怔,黛玉己笑出声来:"孙妹妹这是要写《杏花精怪志》呢!"

而后黛玉眼波流转间便接:"原是嫦娥遣使来,要借香魂酿桂酒。"说着朝孙宁眨眨眼。

孙宁拍手笑道:";林姐姐接得妙!我再续——仙娥嫌我太聒噪,"突然伸手接住落花,"撒把琼花封我口!"

刘莹的堂妹刘芳听得入神,不慎碰翻茶盏。于然边递帕子边脱口而出:"可怜刘家小娘子,湿了罗裙怨东风。"众人又是一阵笑。

刘莹见孙宁又要开口,忙笑着阻拦:"快打住罢,再联下去,怕要编出整本《杏花仙传》了。"

亭中笑语惊起枝头雀鸟,扑棱棱带落一阵花雨。

一时孙宁被刘芳带着去看刘莹家的猫咪,亭内只生下刘莹、于然和黛玉三人。

刘莹轻啜一口茶,主动开口道:“前几日,长公主殿下到了我们家。”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郑重。

她知道,长公主也去了于家,这并非巧合。

于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她看向刘莹,微微点头,算是心照不宣地恭喜。

长公主的确也来了于家,此行目的明确,表达了天子和皇后的意思——挑了于然做二皇子妃。那么,很显然,刘莹便是那太子妃的人选了。

刘莹见两人都明白了,脸上不由得浮现出几分紧张的神色。

“不怕两位妹妹笑话,我心里是真有些紧张的。”她轻声说道。

她想,日后于然会是自己的妯娌,黛玉又是长公主的干女儿,还是公主的伴读,彼此身份都不一般,有些话说了也没什么妨碍。

于然点了点头,感同身受。她们都是十几岁的姑娘,一下子要嫁给皇子,成为未来的皇子妃、太子妃,哪有人会不紧张呢。

见她们二人都看向自己,黛玉便笑道:“两位姐姐只管放心。皇后娘娘一向和善公正,待人宽厚。宫里头的娘娘们也都和气,并不会有什么刁难之处。”

她又将自己初入宫时,嬷嬷如何教导规矩,以及宫中生活的一些细节大致讲了讲,语气轻松,意在宽慰两人:“规矩什么的,到时候肯定会派经验丰富的嬷嬷来教。姐姐们如此聪慧,定不用担心学不会,更不会有什么差池。”

刘莹和于然听了黛玉的话,心中的紧张确实缓解了不少。两人相视一笑,皆向黛玉道谢:“多谢林妹妹指点,妹妹这番话,让我们安心许多。”

“道谢就不必了,日后呀。”黛玉促狭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日后两位姐姐都照顾照顾我,我这辈子也就不用愁啦。”

于然一口应下,眉宇间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林妹妹说笑了,日后我们姐妹自当相互扶持。”

黛玉发现,于然属于那种外冷内热的姑娘,虽然平时看着清冷,但一旦熟识,便会展现出真诚的一面。刘莹则温婉地笑着,也表示日后姐妹情谊,定不会辜负。

黛玉从刘家回到林府,刚进门就看到爹爹在院中的躺椅上,满脸喜色。

“爹爹这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吗?”黛玉上前。

见女儿回来,林如海坐了起来。

“玉儿,你李家伯伯,要升官进京了!”林如海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黛玉一下子想到了那位湖北的李伯伯,眼睛也亮了起来:“真的吗?那真是好事儿!那不就跟爹爹日后方便作诗唱和了!”

她知道父亲与李伯伯素来交好,如今能同在京城为官,自然是莫大的乐事。

“可不是嘛!”林如海抚掌而笑,“你李伯伯这一次升了刑部左侍郎,如今正在京中寻摸合适的宅子,还特地托我帮着找呢!”

黛玉听了更高兴了,脱口而出:“找房子的事儿,如今不是李家二哥就在翰林嘛!哎呀,这样一来,迎春姐姐到时候都不必离开京城了,我们还能时常相见!”

她心里想着,既然李伯伯升了官,定然全家日后都会住在京城了,那迎春姐姐出嫁后,她们姐妹便能常见面,不必再受离别之苦。

林如海见女儿这般天真烂漫,不由得笑道:“这可不好说。你表姐日后嫁过去,要是你表姐夫外放,到地方去做官,难不成你表姐不跟着?”

“那倒也是!”黛玉歪着头想了想,随即又豁达地笑了,“不过也好,要是表姐她们到了外地,我们还能有机会去游历一番呢!”

她想起那年坐船进京的经历,沿途风光无限,让她才真正明白为何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林如海得了这等喜讯,自然也会第一时间派人将消息送去荣国府。

贾琏当即喜滋滋地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熙凤。

王熙凤一听,当即满面堆笑:“哎呀,可见我当时的想法不错,替二妹妹找了这么个好妹夫!”

她脸上尽是得意之色,仿佛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之中。

“是,是,真是要感谢娘子的机智!”贾琏也乐滋滋地附和着,随后便去跟贾赦报告这个喜讯。

王熙凤则亲自去找迎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并叮嘱她好好学习管理房中大小事情。

元春下个月就要出嫁了。

原本她还为自己能嫁给正西品的都司赵存仁,且嫁去首隶很近而感到一丝得意,可现在一看迎春,嫁的是未来前途无量的传胪,还是个年轻有为、尚未娶妻的。

而且如今李家大人又升了刑部左侍郎,日后说不定还会是尚书呢。

“要不是我瞧不上,还轮不到她呢。”元春嘀咕一句。

丫头春琴上来赶紧劝说一阵,抱琴己经向老太太请了恩典,出去嫁人去了,春琴是贾母重新挑了来伺候的。

贾母特意叮嘱,春琴发现这位宫里回来的大姑娘,眼高手低,所以只能慢慢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