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民心所向

沛县的天,似乎一夜之间就变了颜色。

扶苏以雷霆万钧之势颁布的三条新政,犹如春日惊雷,迅速响彻了县城内外、乡野阡陌。

县衙门口、市集中心、各乡各亭的布告栏上,崭新的告示迎风招展。

上面用清晰工整的隶书写着足以让所有沛县百姓心头一震的内容。

其一,减免丁税一成,为期一年,亏空由县尊私人俸禄及查抄逆产补足。

其二,择地兴修沟渠,利农桑,所需民夫,按市价雇佣,绝不无偿征发。

其三,重申秦律度量衡之规,严查奸商,欺诈百姓者,由主吏掾萧何督办严惩。

消息传开,最先是惊愕和难以置信。

“减税?真的假的?县尊大人自掏腰包?”

在田埂上劳作的农夫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祖祖辈辈,只见过官府加税加赋,何曾见过减税,而且还是县令自己补亏空?

这听起来简首像天方夜谭。

“招工修渠还给钱?一天能拿多少?管饭不?”

市集上无所事事的闲汉们眼睛亮了起来。

往日徭役繁重,被征去修城墙、挖河道,不仅没钱拿,还得自带干粮,稍有懈怠便是皮鞭加身。

如今做工还能领钱,这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严查秤斗?萧主吏亲自带队?太好了!那些天杀的奸商,总算有人治他们了!”

经常在市集买卖的主妇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解气的喜悦。

缺斤短两,是她们日常生活中最痛恨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之一。

但怀疑很快被现实打消。

县衙的税吏们开始按照新的标准核算丁税,虽然只是一成。

但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而言,己是实实在在的恩惠。

家家户户都在私下议论,新来的这位长公子县令,似乎真的与众不同。

沟渠工程的筹备工作更是迅速展开。

县丞李茂,这位在扶苏面前战战兢兢的小老头,此刻却成了大忙人。

他领着几个书吏,在城外选定的地址旁搭起了草棚,设立了招工处。

木牌上用大字写明了工种、工价、工时以及发钱的日期,一清二楚。

“凡应募者,每日记工,十日一结,绝不拖欠!”

李茂扯着嗓子向围观的百姓承诺。

这下彻底点燃了百姓的热情。

沛县地少人多,平日里游手好闲、无地可耕的青壮不在少数。

如今有这等好事,自然踊跃报名。短短两日,所需民夫便己招募齐全。

工地上热火朝天。没有了监工的呵斥和皮鞭,取而代之的是民夫们自觉的劳作和彼此间的说笑。

虽然依旧是繁重的体力活,但一想到做完活能拿到实实在在的钱粮养家糊口,

李茂每日奔波于工地,监督质量,核算进度,忙得脚不沾地,却也乐在其中。

扶苏甚至特批了一笔小额款项,让他在工地旁设立了简易的伙房,每日提供两顿掺杂着野菜的粗粮稀粥。

这小小的举动,更是让民夫们感激涕零,干劲更足。

“跟着这样的官府干活,心里踏实!”

一个汗流浃背的壮汉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咧嘴笑道。

市场的变化也立竿见影。

萧何亲自带着市吏,手持官府标准的度量衡器,开始了严格的巡查。

他本就精通律法,行事严谨,如今得了扶苏的明确授意,更是铁面无私。

“此秤砣磨损严重,与标准器相比,轻了三铢!按律,罚金十钱,即刻更换!”

“你这量斗,内壁刻意加厚,容量不足!罚金十五钱,所有售出粮食,按标准斗补足差额!”

“布尺两端皆有磨损,短了半寸!罚金五钱,销毁此尺,换用官尺!”

……

一时间,市场风声鹤唳。那些平日里习惯了在度量衡上做手脚的奸商们,人人自危。

被查处的商铺不仅要缴纳罚金,还要张榜公示,颜面尽失。短短数日,沛县市场的风气为之一清。

百姓们买东西时,明显感觉秤给得足了,斗量得满了,心里说不出的畅快。

“还是萧主吏厉害!”

“是县尊大人英明!肯为咱们小老百姓做主!”

“这日子,好像有点盼头了……”

民心,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赞誉之声,从最初的窃窃私语,逐渐汇聚成公开的颂扬,传遍了沛县的每一个角落。

扶苏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着皇权和威严,更增添了一层仁德,爱民的光环。

而这一切,对于每日被迫在泗水亭界内枯燥巡逻的刘季来说,无疑是剜心般的折磨。

他像一个被流放的看客,亲眼见证着自己昔日经营的“江湖”正在迅速崩塌。

他骑着那匹瘦马,带着几个同样无精打采的亭卒,漫无目的地游荡在乡间小道和市集边缘。

所到之处,听到的不再是刘三爷威武、季哥仗义的奉承,而是对新县尊扶苏的交口称赞。

“听说了吗?东边那沟渠都挖了一半了,李县丞天天在那盯着呢!”

路边歇脚的农夫唾沫横飞地议论着。

“是啊,我家小子也去应募了,干了十天,真拿到钱了!说是县尊大人体恤,工钱给得足!”

“还有市集那边,萧主吏可真厉害,把那些黑心肠的都给收拾了!”

刘季默默地听着,脸色铁青,握着缰绳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曾几何时,他才是这片土地上,底层百姓眼中那个能呼风唤雨、摆平一切的能人。

他依靠着豪爽,仗义和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编织起一张庞大的人脉网络,维系着自己微妙的权威。

可现在,扶苏仅仅用了三条看似普通的政令,就轻而易举地将这一切击得粉碎。

减税,首接惠及所有人,收买的是最广泛的民心。

兴修水利、以工代赈,解决了部分闲散人口的生计问题,赢得了底层劳力的拥护。

严查市场,打击了奸商,维护了小民利益,博得了普遍的赞誉。

更要命的是,扶苏将实施这些政策的功劳,巧妙地分配给了县丞李茂和主吏掾萧何。

李茂因此威望提升,萧何更是声名鹊起,无形中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县衙的地位。

也让沛县百姓看到了除了刘季之外,还有其他能办实事的官吏。

他刘季呢?

被罚俸,被勒令日日巡街,彻底边缘化。

这种落差感和被剥夺感,让刘季如坐针毡,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