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后好生休息了一晚,胤禄才和黛玉说起家里的事儿来,虽然胤禄还是个平头阿哥,但既然己经分府,府上的账本、对牌、管事的嬷嬷下头的丫头和太监等,日后都是黛玉要管的。
皇子成亲时候,内务府会准备,里头有一份是给福晋的,算是嫁妆,包括了福晋婚后用的银器、瓷器、家具等物。
此外阿哥和福晋都有分例,月钱除外,还有每日精细到猪肉、米粮等,每季还有绸缎皮毛等,甚至连茶叶都是有定额的,不只是福晋有,就连阿哥府上的下人,也都是有的。
胤禄之前都住在阿哥所,账本子这些都是自己打理,但没成亲的时候,和成了亲自然就不同了,所以他将所有东西都交给黛玉。
黛玉首接叫了青鸟、百灵、紫鹃和雪雁过来:“我们先认人,明儿没事,将府上嬷嬷丫头和内侍们全都召集,记录下来每人的姓名、差事,顺便问问他们各自擅长什么,是否识字等,整理好了,日后才能根据个人办差情况考核,奖惩分明。”
“第二件事,核对账册,花上一个月,将现有财物全部按照我们往日的规矩,分类造册,登记清楚,方便日后查阅。日后对牌取用等,必然要登记画押,一定杜绝冒领滥用的情况。”黛玉语气从容,言辞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黛玉以往虽然只管自己的小院子,但看着王熙凤她们打理,又得了贾母提点,所以心中己经有一套管理法子。
看着妻子头头是道,条理清晰,胤禄的嘴角都快要压不下去了,眼中满是赞赏与宠溺。
黛玉一通吩咐后,见胤禄就在一旁看着,便轻笑着说了一句:“你要是忙,自管自己忙去。”胤禄闻言,立刻躬身作揖,插科打诨道:“皇阿玛给了我七日的假期呢,所以我这几天都没事儿。爱妻要是有什么要我做的,只管吩咐,为夫定当效劳。”
黛玉却认真琢磨了一下,倒也真的给他派了活儿:“那行吧,你既然闲着,就替我整理一份单子。你的哥哥弟弟们几时过生日、寻常送什么礼物、万寿节又是什么规格、宫里娘娘们过寿又是什么章程,我们自然要商量着来的。”
胤禄倒是十分乐意配合黛玉,果然很快就研墨铺纸,提起笔来,写了几行字后转头看黛玉道:“十三哥快过生日了呢,以前我没成亲,每年就随便找点什么玉器或者瓷器的送去,今年自然不能一样了。我小时候刚到无逸斋念书、后来跟着皇阿玛去打猎,十三哥都很照顾我。”
“好,我回头整理一份礼单,你看看合适不。”黛玉点头,十三爷那儿对自己也是有恩情的。
“只是你要是送十三哥多了,怕不怕旁人说咱们厚此薄彼?”胤禄追问,带着一丝玩闹,“毕竟十哥就比十三哥晚十日过生日呢。”
“这有什么,你来我往呀。十三哥对你好,谁叫旁人对你不够好,是不是?”黛玉也玩笑一句,眉眼间带着一抹灵动,“行啦,我知道如何处理。”
“哎,也是没法子,谁叫我有这么多兄弟和姐妹呢,于是侄儿侄女的也太多了。”胤禄一边继续写,一边发了句牢骚。
“你说到这个,雍王爷,哦,西哥家里,只怕快添丁了呢。”黛玉想起出嫁前怀恪来看自己,说起他们府上的事儿。
“估计是吧,到时候就该你当婶婶的给礼物了。”胤禄与黛玉两人一边做事,一边闲话家常,气氛温馨而和谐。
第二日,内务府派来的管事太监、管事嬷嬷、内侍和宫女们,齐聚一堂。他们见着福晋问话,阿哥就在一旁,虽然阿哥一句话都不说,但显而易见是来替福晋撑腰的,他们便不敢有任何怠慢,规规矩矩地回话。
黛玉并未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但她沉稳的语气,清晰的指令,都让府中的下人们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威严。
“往后府里,无论你们是内务府指派来的,还是原先阿哥所的老人,亦或是从荣国府跟我过来的,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尽忠职守,按规矩办事,自然有你们的好处;若是胆敢仗着资历或者关系,欺上瞒下,贪墨舞弊,我定会严惩不贷。”黛玉先强调了一视同仁的原则。
“府上大小事情,都必须按照规矩来。今日起,每房每司都会有一份详细的章程,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你们务必熟记于心,日后一切赏罚,都以章程为准。我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也不会凭着喜好行事,一切都只看规矩。”接着黛玉说起府上规矩。
“所以,往后你们不必打听谁是我的心腹,也不必揣摩我的喜好。只要你们规矩尽然,本分尽守,便是我认可的人。反之,再得脸的旧人,再会讨巧的新人,一旦逾越规矩,我绝不姑息。”黛玉的话语掷地有声,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所有下人都明白,这位年轻的福晋,绝不是好糊弄的主儿。
“要是有什么意见,当着我的面儿,只管提,不管说的对不对,都不会惩罚。但若是背后议论,可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黛玉说完后,看向胤禄,“你有没有要说的?”
“福晋刚才说的,便是本阿哥的意思。往后这府里,福晋的话就是规矩。”胤禄的话掷地有声,“府上大小事宜,皆由福晋一人决断。本阿哥将府中所有账册对牌,乃至人事安排,尽数交付福晋打理,绝无保留。你们不必来问我,也不必揣测我。福晋如何吩咐,你们便如何照办,绝不许有半点怠慢与不敬!”
话音落地,底下站着的太监嬷嬷丫头们,全都垂首领命,口中齐呼“奴才(奴婢)明白了。”
第三日,黛玉归宁。二人梳洗穿戴整齐,吃过早饭后两人去了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