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贾政这一日休沐,黛玉便回了荣国府。
先去给贾母请了安,又和姐妹们说了些闲话,待寻到合适的时机,便来到贾政的书房。
黛玉开门见山,将甄家送美人进京之事告知父亲,并提及自己的担忧:“父亲,女儿听闻江南甄家送了美人进京。女儿想,外祖母府上与甄家素有交情,这当口儿,甄家此举,恐怕会惹来麻烦。”
贾政闻言,欣慰的看着女儿:“看来玉儿果然越发成熟了,考虑事情也周全了。你放心,荣国府和甄家,早就己经切割开来了。”
见贾政似乎知道什么,黛玉忙问:“父亲难道,早就知道了?”
贾政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深邃而平静。他缓缓道出一段往事:“你可还记得当年香菱认母一事?”
黛玉当然记得,一晃过去好多年,后来黛玉再也没有听到过香菱母女的消息。
“香菱认母后,她与她母亲,为父就安排了人将她们送回了江南。”贾政继续说道,
“并非只是简单送回,为父还在金陵寻了一处僻静的宅子,让她们安顿下来。贾家在金陵还有远房族人,为父便让她们去贾家族人那边,教姑娘们绣花,也算是有了个生计。”
黛玉才知道,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就己经在谋划后路了。
“更重要的是,”贾政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深意,“那头的人,会定期给京城传递消息,尤其是关于甄家和江南官场的动向。”
黛玉心中豁然开朗,原来父亲早就在江南布下了眼线!这不仅仅是为了香菱母女的生计,更是为了贾府的安危,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贾政见黛玉领会,又提及另一件更深远的往事:“你可知道,二废太子之前,两江总督噶礼曾参奏甄家和李家,言其亏空国库高达三百万两白银,并请求公开弹劾两人?”
黛玉摇头,这事儿,她真是一点儿风声也不知道的。
“噶礼是太子的人,当时这份弹劾,虽然有太子意欲打压甄家和李家的意思,但弹劾的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时皇上压下去了,并未公开追究。”贾政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但那三百万两银子,岂会无缘无故地消失?一部分,是当年皇上南巡花了,花得确实大手大脚。但另一部分,”贾政的目光变得深邃,他看了看窗外,“只怕都进了八阿哥和九阿哥的腰包!”
江南是八阿哥的钱袋子,这个说法,黛玉都有所耳闻。她没想到,这其中竟牵扯如此巨大的亏空。
“皇上现在不追究,不代表永远不追究。”贾政的声音带着一丝忧虑,“这些亏空,这些银子,就像悬在甄家头顶的利剑。一旦皇上要追究,便是东窗事发之时。届时,只怕还有一场大变故!”
“甄家现在还不知道收敛,反而一股脑儿将前途赌在八阿哥身上,绝非明智之举。”
黛玉当然明白,甚至脱口而出:“噶礼的今日,说不定就是甄家的明日。”
贾政点头:“你看的明白,就不必太担心。荣国府这边,早己与甄家切割得干干净净。”
黛玉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如今父亲就是二舅舅,荣国府要是出事儿,父亲哪能逃脱。
“反倒是你和十六阿哥,更要谨慎些。自打二废太子,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皇上只不过隐忍不发,一旦发作,还不知道要怎么样呢。”贾政提醒女儿,因为这个皇位,大阿哥、废太子、十三阿哥,乃至八阿哥,这些个皇子一个个的今日,难保不齐会是另一些皇子们的明日。
“父亲也不必担心我们,爷的生母是汉妃,他也没什么功绩,那个位子和他彻底无缘,却也是保全了他和我。”黛玉在父亲面前就很首接,她将胤禄的处境看得十分透彻,也明白这反而是他们夫妇最好的护身符,
“而且,他也跟我说过,如今的局面,还是安安心心做事,别的一概不理。”
“这话说的在理,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贾政用了一句话,算是对康熙和他的儿子们之间的关系,做了个总结。
黛玉听后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可不就是如此吗?
皇上不喜欢儿子们太蠢太笨,希望他们有本事,能够替自己分忧;可是呢,要是太有本事了,皇帝又不高兴了,生出疑心来,害怕他们功高盖主,甚至取而代之。
回家后,黛玉将甄家送人的事儿,也告诉了丈夫。
胤禄听后都忍不住叹了口气:“八哥还敢收?也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良妃病故,八哥伤心一场,法事做的盛大,皇阿玛虽然一个字都没说,可心底自然是不满意的。可八阿哥一面伤心良妃娘娘去了,却又一面收外室,这不是自己打脸?”
“甄家就更过分了,仗着皇阿玛的仁慈,在江南都干了什么事儿?”胤禄皱了眉头。
“看来甄家真是罪行很大啊,连你都看不下去了。”黛玉知道,胤禄不是什么嫉恶如仇的性子,一向是个宽和的,所以连他都看不下去的官员,定然罪大恶极了。
“也就在咱们府上,我才说一说,外头自然一个字都不能说的。”胤禄摇头叹道,“别说八哥到底能不能成,说句难听的,难道八哥日后指望用这样的人?那到时候还不天下大乱了。”
然而无论是黛玉还是胤禄,都没有料到东窗事发来的这么快。
爱出门的皇帝再次巡幸塞外,此番随同皇帝出行的皇子有敦郡王、十二贝子、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
可没过多久,驻跸南苑的皇帝发了明旨,京城这边可以说地动山摇——“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皇帝说出,与八阿哥父子恩断的话来?
黛玉想起甄家送美人的事儿,却又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