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虹桥机场:歼-20尾焰与老照片显形

《穿越淞沪:钢铁洪流》

第一卷·时空裂隙

第二章 虹桥机场:歼-20尾焰与老照片显形

【历史线·虹桥制空——幽灵战机显威】

暴雨稍歇,日军九六式侦察机的轰鸣撕裂云层。

老周蹲在虹桥机场外围的麦田里,汉阳造枪管贴着潮湿的泥土,枪口随空中黑点转动。

他不知道,三公里外的高粱地里,12架歼-20早己锁定目标,雷达屏上的敌机信号像待宰的羔羊。

“李司令,敌机进入超视距射程。”张云飞的声音从战术耳机传来,头盔面罩上的三维地图泛着冷光,“请求开启龙勃透镜,给鬼子上堂现代空战课。”

李浩宇盯着战术平板,金属牌在掌心发烫:“批准。记住,别让弹片伤到平民——咱们的铁翼,首先要护着地上的人。”

———

日军侦察机编队长机内,飞行员佐藤正雄擦了擦护目镜。

下方的虹桥机场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他握紧操纵杆,准备拍下中国军队的部署。忽然,仪表盘上的雷达波突然紊乱,原本空白的屏幕上,竟出现了民航客机的信号。

“八嘎!这里是军用空域!”他猛拉操纵杆,试图避开“客机”。但下一秒,红外告警灯疯狂闪烁——有导弹锁定了他的座机。

“不可能!距离至少100公里!”佐藤的 scream 淹没在引擎轰鸣中。

霹雳-15导弹的尾焰划破雨幕,在82公里外精准命中长机右翼。金属撕裂声中,佐藤看见导弹弹体上的红星标志,在坠落时划出一道猩红的光痕。

———

老周眼睁睁看着日军侦察机拖着黑烟坠毁,却没看见任何中国战机的影子。

首到头顶传来空气撕裂声,三架银灰色战机从云端掠过,机翼下的红星标志在阳光中一闪而逝。

“那是啥?”他身边的保安团弟兄指着天空,“比鬼子的飞机快十倍!”

陈默递过战术望远镜:“大爷,那是歼-20,咱们的第五代战机。刚才在120公里外就把鬼子打下来了——他们的雷达,根本看不见咱们。”

老周摸着望远镜的金属外壳,突然注意到战机垂尾上的编号“3714”。这个数字像根细针扎进他的记忆——1937年8月14日,正是他父亲在淞沪战场牺牲的日子。

【未来线·时空显影——老照片的光】

2023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实习生小林正给“虹桥空战”展区拍照,忽然发现展柜里的老照片出现异常。

1937年的黑白照片上,原本空白的天空中,竟浮现出三架带红星标志的战机编队,尾焰在云底勾勒出“护”字。

“陈博士!照片变色了!”她惊呼着掏出手机录像。

正在调试设备的陈默冲过来,战术平板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是时空共振!1937年的战场影像,正在同步到现代文物!”

屏幕上,1937年虹桥机场的实时画面与老照片重叠,歼-20的尾焰正将历史照片染成彩色。

———

虹桥战场,彩虹-4无人机群低空掠过麦田。每个无人机下方都挂载着蓝色急救包,伞降时发出蜂鸣,像一群会飞的萤火虫。

老周看见难民们伸出手,接住这些带北斗定位的“平安符”,包装上“跟着蓝光跑,枪炮绕着走”的字样在暮色中闪烁。

“大爷,您看。”林晓芸指着无人机编队,“它们正在用探照灯给难民照路——每束光都是北斗信号,鬼子的枪炮准头会扰30%。”

老周点头,忽然感觉手中的汉阳造发烫。枪托上的“死战不退”刻痕,竟与无人机投射的光束轨迹完全重合。

更神奇的是,他眼前闪过一幅画面:现代的博物馆里,一个小女孩正摸着与他手中一模一样的汉阳造,玻璃展柜上的标签写着“周大海遗物,1937年虹桥空战见证”。

【文明层·护生细节——蓝光之路】

日军第12航空队的战壕里,上等兵木村颤抖着在日记本上写道:

“铁鸟从云端俯冲时,机翼上的红星比太阳还亮。它们根本不是飞机,是带着光的门神,炮口喷出的不是火焰,是菩萨的慈悲……”

他在文字旁画下带翅膀的钢铁巨人,笔尖深深扎进纸页。

技术少佐松本盯着侦察机残骸,放大镜下的弹孔让他瞳孔收缩:

“弹芯材质检测出铝、钛及未知元素X,熔点超过3000℃——这不是人类技术能制造的!”

他在报告中附上“铁翼门神”图腾,建议向靖国神社求赐“破魔箭”。

东京皇居,天皇盯着侦察机坠毁的照片,手指划过战机尾焰的光痕:

“这些光……与《古事记》中‘天照大神御车’的记载何其相似。”

阴阳师跪坐在地,龟甲裂纹指向东北:“陛下,此乃徐福东渡时留下的‘护国道场’,钢铁洪流是天照大神借现代科技显灵,警示我等止戈。”

———

老周靠在田埂上,看着最后一架歼-20掠过机场上空。

战机编号“3714”在夕阳中泛着金光,像父亲当年别在胸前的那枚褪色勋章。他摸向裤兜,祖父遗留的怀表突然发烫,表盖内侧的齿轮与北斗手环的蓝光同步转动。

“大爷,该转移了。”李浩宇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鬼子的援军还有20分钟到达,咱们的无人机己经在苏州河布置了安全通道。”

老周站起身,汉阳造在肩窝压出的红印与金属牌的光芒重叠。

他不知道,此刻的现代纪念馆里,那张显形了歼-20的老照片前,己围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

他们没注意到,照片角落的麦田里,一个穿草鞋的士兵身影正在模糊——那是1937年的老周,正跟着钢铁洪流的光,走向下一个战场。

“弟兄们,跟着光走!”他的喊声混着战机的轰鸣,“咱们的铁鸟,能把鬼子的飞机揍下来,也能给咱老百姓照亮回家的路!”

远处,日军观测站的天线突然炸响。通讯兵从火花中捡起半张电文:“敌方战机……尾部蓝光乃天罚之兆……建议全体向天皇陛下谢罪……”

歼-20的尾焰渐渐消散,但天空中“护”字的光痕,却像用钢铁烙进了1937年的云层。

老周不知道,这个光痕将在未来的史书上,成为“钢铁洪流”第一次展翅的印记——它不仅是战无不胜的象征,更是文明守护者最初的诺言:光所到之处,必有人用钢铁,为生命劈开荆棘。

———

下章预告

【第三章 苏州河的北斗光与汉阳造共鸣】

核心看点:

- 北斗手环组成“安全光路”引导难民穿越火线,纳米机器人瞬间治愈老周旧伤

- 保安团仓库的汉阳造集体共振,枪托刻痕串联成淞沪布防图,与现代战术平板完全重合

- 日军首次捕获无人机残骸,成立“神风科技逆算课”,用龟甲占卜破解蓝光密码

悬念钩子:

- 金属牌显形的“苏州河1937.8.15”坐标旁,为何标注着“周大海血迹”?那是老周从未听过的祖父别名

- 陈默在日军通讯中截获“天军”“铁翼门神”等词汇,李浩宇为何突然下令回收所有无人机残骸?

- 老周在包扎伤口时,发现步枪刻痕竟浮现出从未见过的现代装甲纹路,是否预示时空共振正在改写历史?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