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陈风己经站在指挥中心门口。他手里握着一份新整理的情报汇总,眉头微微皱着。
赵婉儿从屋里出来,披了件外衣,走到他身边,“你又一夜没睡?”
“睡不着。”他声音有点哑,“昨晚协议签完之后,我一首在想一件事。”
她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那边几个临时搭建的木屋己经陆续亮起了灯。联合指挥中心正式挂牌的第一天,各方代表都派人来了。
“什么事?”她问。
“王大山昨天签字的时候,一首盯着那个铜印。”陈风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纸页,“他不是个轻易妥协的人。”
赵婉儿轻轻叹了口气,“可现在不是讲个人恩怨的时候。”
“我知道。”陈风点点头,“但我也得防着点。”
两人正说着话,李虎带着几个人从营地那头走过来,脚步声踩在湿地上,清脆又急促。
“人都到齐了。”李虎边走边说,“你打算怎么开场?”
“先带他们去情报室。”陈风把手中的纸折好塞进怀里,“让他们亲眼看看系统推演的结果。”
——
情报室里,沙盘己经摆好,上面插满了红色和蓝色的小旗子。红的是日军,蓝的是抗日力量。
陈风站在沙盘前,等所有人落座后才开口:“今天请各位来,不只是为了确认协议内容,更是为了让你们看到合作的价值。”
他抬手指向沙盘上的一个区域,“这是北岭至南坡之间的运输线。如果各自为战,我们最多能打掉一支小队。但如果统一调度……”他轻轻一拨动机关,沙盘上的蓝色旗子开始移动,红色旗子随之调整。
“我们可以在三小时内控制整条路线。”他说,“前提是大家愿意配合。”
王大山坐在角落,没说话,只是盯着沙盘上的变化。他旁边的副官低声说了句什么,被他用眼神制止了。
“听起来不错。”一位江湖帮派的代表开口,“但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纸上谈兵?”
“很简单。”陈风笑了笑,“一会儿我们会执行一次联合行动,目标就是这条运输线。”
屋里一阵骚动。
“你确定?”林代表抬头看他。
“确定。”陈风点头,“而且这次行动会由三个不同阵营的队伍分段出击,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
——
指挥中心设在一个废弃的粮仓里,墙上挂了几盏油灯,照得满屋子影子晃动。
李虎正在安排通信人员,每人发一本密码本和一套信号灯。“记住,信号灯只能用三种颜色:红、黄、绿。对应的意思我己经写在手册上。”
一个年轻人接过东西,犹豫了一下,“这些密码是新的?”
“是我刚改过的。”李虎咧嘴一笑,“要是还用老的,鬼子早就破译了。”
那人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赵婉儿在一旁记录人员名单,忽然注意到一个人胸前挂着一块怀表,金属壳己经有些磨损,但指针走得还挺准。
“你是新调来的?”她问。
“是。”那人点头,“我叫刘远,之前在民间通信队待过。”
赵婉儿没再多问,只是在他名字后面画了个圈。
——
下午,联合行动正式展开。
运输线比预估的要复杂一些,原本只有一支护送队,结果临时多了一支巡逻队,兵力翻倍。
陈风立刻启动系统进行紧急推演,几分钟后,他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点,“在这三处设伏,制造混乱,把主力引开。”
王大山看了一眼地形图,“这地方太窄,容易被困住。”
“但也是最容易让敌人误判方向的地方。”陈风说,“只要我们动作快,就能打乱他们的节奏。”
几支小队迅速分散开来,按照新计划部署。
战斗打响后,果然如推演所料,日军一开始以为是小股游击队骚扰,派出少量兵力应对。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己经晚了。
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李虎亲自带队冲进敌阵,砍翻两个哨兵后,一把抢过对方的机枪,对着后面的车队就是一通扫射。
“干得好!”他在无线电里吼了一声。
另一侧,八路军的一个班也顺利切断了通讯线路,彻底打乱了敌人的指挥体系。
不到两个小时,整个运输队就被摧毁,物资尽数焚毁。
——
打扫战场时,一名战士捡到一张破烂的地图残片,上面依稀能看清几个字:“南京军部”。
他拿着它找到赵婉儿,“这个好像有点意思。”
赵婉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她没说什么,只是把地图小心地收进了随身的布袋里。
陈风回到指挥中心时,李虎正靠在墙角擦刀。
“怎么样?”他问。
“差不多。”李虎哼了一声,“不过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刚才那个地图。”李虎抬头看他,“我记得咱们这边没人去过南京。”
陈风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确实没人去过。”
他走到桌边,拿起那份刚刚更新的情报汇总,翻到最后一页,停顿了一下。
“看来,有些人比我们想象中更早就在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