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赵婉儿就站在院子里,手里攥着一封信。她父亲昨晚派人送来的,信封上没写名字,只用火漆封了口,上面印着一个模糊的图案——像是一条盘绕的蛇。
她把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传递方式太反常了,以往都是熟人递话或者暗号接头,这次却是陌生人敲门,放下信转身就走,连个脸都没看清。
“得赶紧给陈风送去。”她低声自语,把信塞进袖子里,披上斗篷,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
日军指挥部内,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山本一郎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地按在一处标注着“联合军集结点”的位置上,眼神冷得像是结了冰。
“他们己经不是游击队了。”他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下来,“这是有组织、有指挥的正规作战力量。”
一名军官站起身,语气带着质疑:“但我们的任务是稳固占领区,不是冒险出击。”
“如果现在不打,等他们整合完毕,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支完整的敌军。”山本缓缓扫视一圈,“你们谁敢说,我们可以承受这样的后果?”
没人说话。
“而且。”周世昌适时开口,手里拿着一张地图,“他们的合作范围正在扩大,不仅限于本地武装,八路军和新西军的力量也在渗入。”
他走到地图前,将那张地图铺开,“这是我从内部搞到的情报,详细记录了他们最近几次联合行动的时间、路线和兵力部署。”
山本接过地图,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
“你确定这份情报准确?”他问。
“我可以拿命担保。”周世昌低下头,语气诚恳,“我这条命,值不值得一份胜利?”
山本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没再说话。
——
与此同时,陈风正坐在临时指挥所里,桌上摊着几张刚刚整理好的情报汇总。李虎蹲在门口抽旱烟,火星子一闪一闪的。
“你说这事儿靠谱吗?”李虎吐出一口烟圈,“日本人真能这么大动干戈?”
“你不信也得信。”陈风指着其中一张纸,“你看这里,伪军调动频繁,夜间巡逻次数增加,还有……”他顿了顿,“上周被截获的密电内容,提到了‘围剿’这个词。”
李虎皱眉,“你是说,他们盯上咱们了?”
“不止是咱们。”陈风抬头看他,“是所有抗日力量。”
屋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赵婉儿推门进来,脸色有些发白。
“有情况。”她把手里的信递给陈风,“我爸送来的,我没拆。”
陈风接过信,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寥寥几行字:
“城东仓库近期频繁进出不明人员,物资运输异常。另有一名伪军士兵提及‘换防’,但时间地点不符。”
末尾写着一个地名:青龙沟。
“青龙沟……”陈风喃喃重复了一遍,脑海中迅速调出系统界面。
沙盘在他眼前展开,标记闪烁不定。他输入“青龙沟”,系统立刻弹出一条红色预警线,连接着几个日军据点。
“他们在调动。”陈风的声音低了下来,“而且是大规模调动。”
——
日军营地一角,夜色下,几名伪军正悄悄搬运箱子。其中一个年轻士兵停下脚步,抹了把汗,低头瞥见箱子上的标签,上面赫然印着“特种部队补给”。
他愣了一下,随即又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搬。
“怎么了?”旁边的人问他。
“没事。”他摇头,“就是觉得今晚的任务有点怪。”
“哪次任务不怪?”那人嗤笑一声,“别想那么多,干完这趟,老子就能领双倍饷银。”
——
回到指挥所,陈风己经在沙盘上重新布置了局势。他调出过去三个月日军的行动轨迹,试图找出规律。
赵婉儿站在他身后,看着沙盘上那些红蓝交错的标记,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你觉得他们会从哪个方向下手?”她问。
陈风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最可能的是西边。那里地形开阔,适合大部队推进。”
“那你打算怎么办?”
“通知所有人进入战备状态。”他说,“另外,我要派人在青龙沟附近布哨,摸清他们的具体动向。”
赵婉儿点头,“我去安排。”
她转身要走,却被陈风叫住。
“等等。”他拿起那份情报,指着那个模糊的名字,“这个人是谁?名单上这个被涂掉的部分。”
赵婉儿凑近看,眉头拧紧,“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查。”
——
夜里,陈风独自坐在沙盘前,目光落在那一片红色区域。系统提示不断闪烁,显示着多条推演路径,每一条都通向不同的结果。
但他注意到,有一条路径始终没有消失,虽然概率极低,却始终存在。
那是一条从南面空降突袭的路线。
“不可能。”他低声自语,“他们没理由这么冒险。”
可系统不会无缘无故标出来。
他伸手拨动机关,沙盘上的红蓝旗子再次开始移动。这一次,他特意放大了南部山区的地图比例。
突然,一个细小的标记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之前会议纪要文件上出现过的家徽图案。
“怎么会在这里?”他眯起眼,心跳不由得加快。
——
就在他准备深入查看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陈哥!”门外是刘远的声音,“紧急情况!”
陈风猛地起身,几步冲到门口,拉开门。
“什么事?”
“我们在外围发现了一支伪军小队,人数不多,但……”刘远喘了口气,“他们身上有日军的标识。”
陈风眼神一凛,“看来,他们己经开始动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