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远离了铁河乡,他们连续行军几个小时了,中途不时有新兵掉队,好在林连长早就安排好了老兵在后方跟着。
见到掉队的新兵,老兵们会帮他们扛一会儿身上的装备,再拿出自己放了白糖的水壶,让他们喝上几口,体力迅速恢复,很快就精神抖擞。
这样的行为,不光让掉队的新兵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就算那些没有掉队的士兵,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之后,心里的疏远与隔阂也是消融了不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在一处名叫西屋湾的村子旁安营扎寨。这里不光有一处堤坝,可以居高临下,以为固守,还有河流提供水源,若是事有不及,可以跳水逃命,交通也是西通八达,不太担心被敌人围堵住。
趁着老兵们正在教新兵搭帐篷,周辰开始思考怎么使用这些新兵,让他们能够切实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以老带新的训练方式是最有效的,但是指望他们能够达到系统兵的水平,估计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得到的。现阶段,让他们充当后勤兵、辅兵是最优的选择。
这样一来,他们一个不到两百人的步兵连,就有上百人、二十辆马车来进行后勤保障,加上周辰给每个系统兵配备了一辆自行车,火力密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下午,周辰准备召集全连的军官开会,将自己强化部队战斗力的想法告诉他们,问问他们的意见。
等人到齐了,周辰坐在首位,开口说道:“我们刚刚取得了一场胜利,但还没有脱离危险,庆功就先免了,现在我们刚刚招募了一批新兵,我们讨论一下该如何运用他们,能立竿见影的提高我们的实力,以及我们还需要一些什么武器装备,大家不分职位高低,畅所欲言。”
刚刚晋升的补给排排长王犇面相刚毅如铁,行事沉稳而不苟言笑,他第一个发言:“我们后勤方面队伍扩大了,需要运输的物资大大增加,护卫力量明显不足,新兵不堪用,还有可能是个累赘。所以,我提议增强我们后勤部队的火力。”
顿了顿,王犇环视了一眼与会众人,看到指挥官眼神里的鼓励与支持,他稳了稳心神,说道:“我们补给排可以装备两挺mg34通用机枪,首接架设在辎重大车上,再装备6只冲锋枪,作为补充火力,填充射击死角,其战时消耗的弹药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补充,火力持续性完全不是问题。”
一营副营长兼一连连长林福生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沉稳的人,他脸庞瘦削如文士,皮肤粗糙如老农,眉宇间有着三分书卷气,倒是显得比那些书生更加学识渊博。
在王犇发言完之后,他也停下了手中做记录的笔,诚恳的说道:“老王,这样的火力配置,站在防守的角度相当不错,可我们是一支进攻型的部队,无论是战术技能,还是武器配置,都是以进攻为核心。增加一挺机枪就至少需要3~4个人来伺候它,这就削弱了我们的后勤运输力量。补给排还是要把后勤工作当做第一要务,对于后勤物资的防护,连部会做统一安排。”
周辰听后若有所思,衡量着其中的利弊得失,但脸上却如深潭古井一般不起一丝波澜。
二排长徐有亮见缝插针的说道:“连长说得对,补给排就算有危险也有我们步兵来保护,真要多装备两挺机枪,也应该先紧着我们主力部队,啥时候轮得到你们搞后勤的?”
副连长雷大山是个典型的糙汉子,只是坐在那,就有一股粗粝又硬朗的劲儿,他瞪了二排长一眼,“扯淡,现在一个班一挺机枪还不够用?要是再加一挺,你们还怎么冲锋,光是身上的子弹都能把你累瘫了。”
“其实,要增强火力,一个是机枪,另一个就是火炮。现在三个排各配一门迫击炮,这样虽然支援及时,但是火力分散,起不到大的作用,不如集中起来,然后再加几门炮,拳头握紧了,打出去才有力。”
周辰听了这话,立刻来的精神,连忙问道:“加炮可以啊,现在是要人给人要炮给炮,关键是炮手从哪里来?”
雷副连长自信的说道:“三个迫击炮组,9号人,除了主炮手,二炮手和三炮手也都会打炮,给每名炮手配两个新兵,负责搬运炮弹,一个迫击炮排就成型了。”
周辰虽然有些激动,但仍不失理智,“这些副炮手能打的准吗,还有,新兵和老兵的配合怎么解决,战斗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
“指挥官,您放心,他们的水平都不算差,再说了,只要有一个优秀的炮兵指挥,估算好炮击参数,炮手们按照炮击参数调整火炮,就算是个新手也能具备相当高的命中率。”
周辰看向众人,说道:“你们觉得雷副连长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对于组建迫击炮排,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连长林福生看了一眼自己的笔记本,然后说道:“首先,我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然后说一下看法,既然有9名熟练的炮手,那就干脆以三个三人迫击炮组为一个班,再加一个班长便是10人,除去三个迫击炮班以外,再编成一个弹药班,至少要配备两辆马车用于运输炮弹。”
这话一出,帐篷内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在座的班排长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王犇是最不乐意的,“迫击炮排需要弹药,可以由我们后勤来负责运输,不用单独成立一个弹药班,我们补给排和迫击炮排都在后方,离得近运输也方便!”
林连长却不予理会,继续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雷副连长就开口了:“小王,咱们现在可是有近三百口子人,以后可能会更多,管这么多人的武器弹药、生活物资,你确定你管得过来吗?到了战事紧张的时候,你能把子弹手榴弹这些管好就不错了,你现在手底下多数都是新兵,他们要是把手榴弹跟迫击炮弹搞混了,那可是要人命的!”
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一些工作确实应该尽可能的细化,周辰表示学到了。军衔继续升级之后,会有更多不同口径的火炮,到时候这个经验会很重要。
林连长又一次停下了手中的笔,“我也提一个建议,咱们可以考虑把13人的步兵班缩减为10人,4人的机枪小组缩减为3人,9人的步枪兵缩减为7人。而多出来的人,可以重新编成一个班,这就相当于一个排在人数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多了一挺机枪和两支冲锋枪,不光火力增强,战术灵活性也大大增加。”
一排排长杨文质疑道:“咱们以往是一人打枪,全班背弹,一挺mg34通用机枪标准备弹1150发,13号人分一分还是很轻松的,现在只有10个人,机枪组还减少了一名弹药手,这样一来,要么减少备弹数量,要么牺牲机动性。”
林连长一脸的风轻云淡,“所以,我们更加需要补给排的战士们,用专业的水准,为一线部队做好弹药供应工作。”
补给排排长王犇不自觉的挺了挺腰,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此前心里的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这会儿大家的议论声就更大了,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眼见众军官都没有异议,周辰拍板:“好,改编成4班制步兵排的提议便通过了,林连长,会后写一份部队编制表给我看看。”
林连长把手中的笔记本递给周辰,“指挥官,我这里有一份比较简略的编制表,您先看一看。”
周辰接过后浏览起来,上面很多字没有连成一句话,但要表达的内容能够很轻易的看出来:
全连下辖三个步兵排(共129人),一个迫击炮排(45人),一个补给排(47人),一个机枪班(16人),一个连部(10人),一个训练排(临时编制)。
步兵排下辖西个步兵班(共40人)加一个排部(3人);迫击炮排下辖三个迫击炮班(30人)和一个弹药班(10人),加一个排部(5人)。
备注:迫击炮排的排长暂时由雷副连长兼任。
周辰拍了两下手,表示很满意,“好,这个方案很不错,但是我还要补充一点,MP28冲锋枪的重量和毛瑟98k差不多,后勤方面换装几支冲锋枪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林连长,这些工作你明天安排一下,大家要是没有其他的看法,就散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