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诗外功夫(六话红楼)

风流千古 画荻春秋 4824 字 2025-06-01 11:13

1

王哲甫轻咳一声,又插话进来。

“那得分谁看?文学家读三遍就能懂差不多了,科学家十遍也未必能懂,何况普通人呢?

伟人经天纬地,看得懂看得透当然不在话下,看三遍五遍的话是说给谁听的?草莽将军许世友。

开国上将叱咤风云,什么没见过,西大家族那些阴谋阳谋的,还不是一看就透。寻常百姓就未必了。”

“那可不一定,我奶奶就看得懂,还能给我讲解其中的妙处。”

雪儿忍不住反驳了一句,情绪有点儿激动,郑一凡赶紧接过话头。

“姑苏什么地方?人间天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红楼梦》的发源地,金陵十二钗也大多源自姑苏。奶奶是姑苏文化人,她老人家要看不懂,谁还能懂?”

“哦,真是这么回事儿。奶奶说,姑苏人读不懂《红楼梦》,那是才识不到。哥,你能看懂多少?”

“我只看过一遍,能懂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那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不信。”

雪儿使劲儿摇着头,一头秀发遮住了半个脸,只露出一角黑眸。

她总是喜欢用头发遮了眼睛,还说躲在黑瀑布里,她能看清别人,别人却看不到她,挺好玩儿的。

这话是对郑一凡说的,知道雪儿又在用她的方法看世界,郑一凡故意不去看她,靠在沙发背上,望着窗外的那两株雏菊。

“‘功夫在诗外’,听说过吧?我是跟爷爷去青虚山,听那些和尚道士闲谈,知道了一些关于《红楼梦》题外话,记住了一点点。

戴老师课下告诉我,课堂上讲的《红楼梦》大多数是照本宣科,够应付考试了,但好多问题并没有涉及,也没法讲太多,以后自己慢慢悟吧。

不过戴老师要我记住,宝黛情缘只是冰山一角,里面最有价值的并不是这些,谈经论道,婚丧嫁娶,人世兴衰不一而足。仅诗词歌赋一项,要是看懂学会了,足以傲视群儒。”

“怪不得你那么喜欢古诗词呢?原来是戴阿姨暗授机宜,以后我也找戴阿姨去,让她也传授我几个学习秘诀。”

“那最好不过了!戴老师可喜欢你了,你求到她门下,她还不倾囊相授,有的你学的。”

“别什么事儿都见风就是雨,你小凡哥哥教你的,你能学会了就不错了。”

王哲甫出言变相阻止,原因郑一凡从戴老师那儿早知道了,当面提及戴老师,也是想缓和一下王哲甫和老师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小凡也是为雪儿好,再说老师们喜欢小凡是有道理的,勤学爱问就是一方面。我看雪儿最欠缺的就是这个,跟着小凡学学有什么不好?”王玉芬不满的说道。

“你……”王哲甫眼睛又瞪起来了,刚要开口就被雪儿打断了。

“爸,这是我和戴阿姨的事儿,你就别管了!戴阿姨家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我一份呢。要不是你凶人家,也不至于总偷着塞给我。

搞七捻三的,有意思么?”

“雪儿,不许耍小性子!老师也没不让你去啊,只不过不想让你经常麻烦戴老师,这是替戴阿姨着想,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不懂。

刚才不是说了,林黛玉爱使小性子的习惯很不招人喜欢,你怎么还要学她呢?”

“我才不学她呢!爸爸总是板着脸和老师们说话,我都看不惯。当个破副校长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不还是一老师吗?

傲慢无礼,冷漠无情,比贾政还冷漠无情,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一串连珠炮似的话说出来,王哲甫愣在了那里,说不出话来。

2

“哈哈,大王老师您看到了吧,咱家小公主林黛玉没学会,倒把凤辣子学的有模有样儿。不像不像,倒像史大姑娘,看似一个莽撞人,却总有她的道理。”

这回郑一凡没出言训斥,还正正反反地夸了半天,夸得雪儿含羞带羞起来。

“臭梵高,你不帮我还气我!我哪儿像王熙凤啦?我哪儿像史湘云啦?我看你才像刘姥姥,说话专捡好听的,也不分个青红皂白!”

“干嘛要分那么清楚?家就不是要讲理的地方,你偏要站在上风头儿,说你的话,讲你的理。也就是大王小王有涵养,不跟你一般见识。

我要是敢给我爸这么说话,爷爷早拿板凳砸我了!”

“爷爷那么厉害呀?我看着挺慈眉善目的,怎么会动手打你?”

“你是没见到,爷爷平时不发火,发起火来绝对是六亲不认!

不过,每次都是把板凳举得高高的,一次也没落下来过。

火发完了,就是没完没了一顿数落,什么三纲五常礼义廉耻的都搬出来,那可比板凳都厉害,一念叨起来脑仁儿都疼!”

“嘿嘿,那才好呢!谁让你总是惹爷爷生气呢?我见着爷爷了,也让他给你念一段紧箍咒,看你还敢不敢嬉皮笑脸的。”

雪儿一笑,几个人也跟着笑起来。

“都怪你们总打岔,我都忘了刚才说什么了!对了,哥,你刚说道尚道士也谈论《红楼梦》,他们也能看《红楼梦》?”

雪儿气消了,又翻出了郑一凡刚提到的话。她的思维总是那么跳跃,经常令郑一凡不得不回味自己刚说过的话。

“当然啦!你仔细想想,《红楼梦》就是以一道一僧开篇的,一到关键时刻他俩就出现,还有妙玉为尼却崇尚老庄,宝玉出家五台山却被封为真人,连贾惜春被人偷了累金凤,她还拿了本《太上感应篇》读呢。

为什么?

老子推崇‘上善若水’,把道比喻成‘天下母’,贾宝玉也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也是这个意思。

他读《南华经》悟禅解惑,写《南华经》的就是庄子。还有惜春爱不释手的《太上感应篇》也是道家经典,有‘古今第一善书’之称,这些都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道家经典都出现了,可以说道家思想是《红楼梦》的精神支柱。”

“那佛教呢?”雪儿问道。

“《红楼梦》里关于佛教的内容也不少,贾雨村发迹葫芦庙,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妙玉寄身栊翠庵。

书里信佛的人就更多了,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紫鹃,还有刘姥姥,张嘴就念‘阿弥陀佛’。

薛宝钗讲六祖慧能参禅的故事,引用的就是那首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哥,你怎么也参上禅了?我看书的时候,总觉得里面一会儿是佛,一会儿又是道,到底那个才是最重要的呀?”

“都重要,不分伯仲。道教讲究自然本真,这就是《红楼梦》里的精神追求,无论真假。佛教讲求因果轮回,这就是《红楼梦》的灵魂归宿,无论好坏。

如果去掉了道佛两大支柱,一座神奇莫测的红楼就坍塌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