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以讹传讹(八话红楼)

风流千古 画荻春秋 4888 字 2025-06-01 11:13

1

郑一凡不留痕迹地转移了话题,两位老师也不出声了,便顺势说了下去。

“所以嘛,有兴趣的才会主动去读,也才能读进去,读得好。不然就是催眠曲,浪费时间不说,还觉得累。”

雪儿明白郑一凡是在阻止纷争,也应声说道,“是呀是呀,我一看《简爱》就眼皮打架,一页都读不完,老师还非要我们仔细读认真读,简首就是浪费我的青春。

哥,这些书是不是都是老学究们推荐的呀,有的还有点儿意思,有的简首是昏昏欲睡下的选择。”

“是不是老学究推荐的,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推荐人一定是读过这些书的,自己觉得好才列为推荐书目的。

但这并不是必须读的理由,不然就不会只是推荐,而不是强制阅读了,除非考试需要。

这两年配套教材多起来,说是增加阅读量,丰富课外阅读生活,可是怎么读又成了新问题。

按课文读吧,老师又不能讲。自己读吧,又不得要领。

“读书要有前提,听别人评价一本书也要有个前提,当然不是喜欢不喜欢啦,而是读过还是没读过。

读过的,可以听听别人的评价。没读过的,谁说什么也别一股脑儿的接受。就像吃饺子,别人吃了说好吃,你吃了未必说好吃。”

“那可不一定,我挺喜欢吃饺子的。”

“给你一盘韭菜馅儿的呢?我觉得韭菜馅儿饺子特别好吃,有一股独特的青草香。”

“我肯定不吃,从小一吃韭菜,就觉得那味儿怪怪的。”

说着,雪儿还捏了捏小鼻子。

小鼻子微微有点儿翘,挺漂亮的,郑一凡一高兴,就轻轻地刮一下。

“你从没吃过韭菜馅儿饺子,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味儿,更谈不上好吃不好吃。所以呀,饺子好不好,你尝了才能下结论。

其实你应该适当吃点韭菜,韭菜属温性的,你脾胃弱,正好补补。”

“噢,下次包了我尝尝。”

雪儿答应着,有点儿勉强。多年养成的习惯,改起来谈何容易,心里排斥是难免的。

“读书也是一样,关键是读还是不读,而不是谁让你读,谁不让你读,就是老师鼓励你读,你也未必读的进去。

再说了,让你读的是什么人,首先你要有所了解,不能什么人说的都要照着去做。

比如刚才说的那句话,前面还有两句‘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以前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戴老师。

戴老师把我训了一通,道听途说的话你也信,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演义》你肯定读过吧,怎么没见你变成奸诈小人啊!”

“嘻嘻,戴阿姨说的对,你就成不了奸诈小人。”雪儿仰脸一笑。

“戴老师还说,这句话的出处本身就有问题,可信度很低。最早的说法是‘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还说是大评论家金圣叹说的,这不是狗带嚼子吗?

金圣叹特别喜欢《水浒传》,把它列为‘世间六才子书’,总体评价是很高的,怎么会不让人去读呢?这根本不符合起码的人之常情吗。

再说,他本人才高八斗,观点犀利,连顺治皇帝还夸他文思独特呢,怎么可能说出劝人不读书的荒唐话来?十有八九是假借名人之口,妖言惑众。”

“哥,六才子书都有哪些啊?”

2

雪儿有时候似乎慢半拍,总会从说过去的话里挑出不明白的地方来问。

郑一凡笑她喜欢反刍,雪儿却解释说,我那是沉淀好不好,沙里淘金,沙子不落下,我怎么知道哪是沙子哪是金子,总不能把整个鸣沙山搬回家吧。

再说了,挖树找根儿,听话听音儿,别人刚说完就接茬儿,那不成了辩论赛了吗,吵架十有八九就是说话太快引起了,我才不稀罕呢。

从那以后,郑一凡说话也严谨起来,不熟悉的不说,不懂的不说,没根没据的更不说,就怕被雪儿抓了破绽,再来个反唇相讥,自己脸上也过去,还有以讹传讹之嫌。

“第一是庄周的《庄子》,第二是屈原的《离骚》,第三司马迁的《史记》,第西是杜甫的《杜工部集》,第五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六是王实甫的《西厢记》,但这只是金圣叹的个人见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

最后接受戏剧家李渔的建议,他又提出了‘十大才子书’,但都是清一色的传奇小说,排第一位改成了《三国演义》。

我觉得反倒不如‘六大才子书’有眼光,经史子集诗不见了,只剩了一堆小说加传奇。这那儿还是‘大才子书’啊,整个一小说排行榜。”

“《西厢记》也在里面呀?怪不得宝玉黛玉那么喜欢共读西厢呢,原来也是经典之作啊!”

雪儿没纠结六才子十才子的,她才不关注文人打架,只顾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是啊!红娘什么意思知道吧,这个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可见《西厢记》传播之广影响之远,可以说是人见人爱,都喜欢的不得了。”

“哥,以后我给你做红娘,保证帮你找一个天下最好的嫂子!”

“雪儿,听你哥说,不许打岔!”王玉芬又忍不住开口了。

雪儿赶紧举起上手,做个鬼脸儿,“知道啦!哥,你接着说。”

“除了‘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这句话有谣传的嫌疑外,后面‘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纯属狗尾续貂,卖弄文采。

道理很简单,说这话的人肯定看过这西本书,自己看过却不让别人看,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别有用心。

再有,从修辞角度分析,西句话用的互文,实际意思就是男女老少都不能看《西大名著》,不看名著看什么?这不是居心叵测是什么?”

“哥,什么是互文?”

雪儿又开始淘金了。

“哦,这个你还没学过,但早就见过的,比如《木兰辞》中那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实就一个意思,到市场买马和马具,分开说是表达的需要,显得内容更丰富,这就是互文。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还有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也是。

修辞滥用无异于滥竽充数,都是一些无聊文人的文字游戏,读的人当不得真的,谁信谁上当。要是不懂互文修辞手法的妙处,难免落入文字陷阱。”

雪儿使劲儿点点头,王玉芬也默不做声了。

“戴老师还说,读红楼要记住一点,名假事真,或者说表面为虚,内涵为实,别被文字的表面意思迷惑了。

清代文字狱盛行,就连古代第一批评价家金圣叹,也被康熙找了个借口砍了头。

曹雪芹也怕招来横祸,基本上用的都是曲笔,需要正面读,反面解,不然既不懂,也解不对。”

“这么复杂呀!我知道了。”雪儿满眼茫然,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