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读书三境(九话红楼)

风流千古 画荻春秋 5164 字 2025-06-01 11:13

1

“你不是看过《红楼梦》吗?是好是坏应该有体会了。

比如说吧,别人看《红楼梦》,看到是服饰华贵与否,奶奶看到的是丝绸文化。同理,奶奶看到的是丝绸文化,你看到的却是如何读红楼,这就是书品。”

“书品?读个书还要分品,可这个品该怎么分呀?”雪儿马上问道。

“书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书法作品的等级,分上中下品,每品中又分上中下,合为九品。二是指书法家的品德和修养的层次,这个没具体的说法,可以参考书法作品的分法。

由此衍生出好多评价标准,比如喝酒有酒品,下棋有棋品,就连打个麻将也讲究个牌品。”

“我知道,落子无悔就是棋手的棋品,观棋不语就是观棋者的棋品,原来出处在这儿啊!”雪儿接口道。

“棋品解释的对,出处错了。书品的划分方法来源于中国的官僚制度,古代官分九品,宰相是一品大员,县令是九品芝麻官。这种思维方式渗透到方方面面。

于是,书有书品,人有人品,以书品看人品,也是个不错的识人方法,什么人读什么书,读什么书做什么人,一看便知,简便易行。”

“我才不看什么人呢,对我好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哼,我让他滚的远远的!”

雪儿又嘟起小嘴儿,一脸的果决。

“雪儿,你哥给你讲读书看人的方法呢,用心听!”

王哲甫丢下一句劝告,自顾自喝茶去了。他知道,郑一凡说的话,雪儿能听进去。

“哥,你就告诉我怎么读书,看人就算了,人太复杂,懒得看!”

郑一凡不理会雪儿的不耐烦,小孩子的心性渐成,该磨还得磨。

“读书和看人大多是一回事儿,书读明白了,人也就看懂了。可要读懂书,必须要先知道书品的划分方式,有几本书我在家里没看到,改日我给你准备好了。”

“都什么书啊?你看我妈给我准备那么多书,都快把我的小书架压塌了!”

也难怪,除了课本,各种教辅书摆了一书架,雪儿为此没少抱怨。

“书不在多而在对,书读对了,事半功倍。书读多了,也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

有几本书是必备的,有些可能有点儿难度,慢慢来,心里先有个书谱,用到的时候再细读,‘书到用时方恨少’,那就来不及了。”

“哥,你就别绕弯子了,就说那几本书吧,我去买,你不用管了!”

“好吧,买书也是一种享受!我就不跟你抢了。

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二十西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这西本书都是讲文品、诗品的。

读懂了,越品越有味,书品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令人不敢小觑!”

“那人品怎么分?”雪儿听得兴起,早忘了自己刚才说的话,或许没忘。

“书分三品九等,人分三教九流。书分正野,人分雅俗。什么人看什么书,什么人得什么意。

有时候只要看看他读的书名,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品味高低了,不必刻意画个条条框框,标准多了反而乱花迷人眼,乱了方寸。”

“书名那么多,我哪记得过来呀?”

“书不在多,在懂。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理儿。”

“我又不想当官儿,就去读《红楼梦》好了,奶奶说,这本书值得读一辈子。”

“奶奶的话才是最实用的,照着做就是了。千万别迷信什么‘读书破万卷’,既不可能,也没意义。

书都读了几千本了,还没明白读书的目的,整个就是一书虫。”

“嘿嘿,哥,你放心好了,我才不做书虫呢!”

2

“一辈子读一本书当然可以啦!不过,除了《红楼梦》,其他的好书也要读。只要会读《红楼梦》了,其他的书都会一目了然。

所以呀,读书之前你要明白,读不读是一个层面,怎么读是一个层面,读不读得懂又是一个层面。

简单地说就是,一读二会三懂,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心里要有数。

就拿《红楼梦》来说,你愿意读这本书,这是态度。你按照奶奶教的读书法去读,这是过程。你能读懂里面的某一方面,就是收获。

至于收获多少就是书品高低了,比如奶奶读出的是半部云锦史,这是文化人眼里的红楼。大多数人认为红楼就是一部世情小说,这是俗人眼里的红楼。

只有庸人才会说少儿不宜之类的话,那是无知,或者是自欺欺人,可以忽略不计。”

“哥,为什么要忽略不计呢?”雪儿问。

“这么说吧,相当一部分人把《红楼梦》当情小说读,可读来读去就看热闹了,连美好的爱情都没读懂,不就是庸人自扰吗?

当然,作为一部经典爱情小说,难免有一些情缘描写,可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什么?黛玉葬花、晴雯补裘、三姐自刎,那个不是千古绝唱?又有几人能做到?”

听郑一凡谈论起爱情来,王哲甫二人对视一眼,脸色有些紧张起来。

“哥,你说的都是女孩子,书里的男孩子没一个阳刚的。”

“怎么没有?守备公子没能娶回喜欢的人,就来了个自杀明志。那个暴打薛霸王又义救薛霸王的冷面侠柳湘莲,也是为了爱人断发明志。还有贾芸也算是有担当的,不顾世俗限制,和心爱的仆人结了连理。

只不过名字里不是花就是草,说明曹雪芹刻意在柔性化,多了些脂粉气,其实这正是他的写作风格,以柔化刚,刚正不阿。

敢冒着杀头之险,宁可忍饥挨饿,也要完成这部鸿篇巨著,这就是曹雪芹的书品,这才有了这部天下奇书,曹雪芹被有识之士称为‘曹公’,这个是古今文学家中的第一人啊!

若评中国第一大才子,非他莫属,也是实至名归。”

郑一凡并没过多涉及爱情话题,王哲甫两口子才舒了一口气。

“什么柔性化?典型的重女轻男呗,嘿嘿。”

“你这么认为也有道理,细品红楼,先不说德行如何,一个个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举止见识那个不比那些纨绔子弟强。

你看现在,十西五的女孩子哪个会提笔作画?那个又能落笔成诗?文学素养艺术涵养之贫瘠,简首是惨不忍睹,令人惋惜。

当然男孩子也一样,也包括我。可惜我小时候没那个环境,只顾在山里水里玩了,到现在笔墨不通,也没机会补救了。

你不一样,你还小,有的是时间,学习条件也有,最重要的是,有奶奶教你的抽丝剥茧法,切切实实用在读书学习上,做个傲视群芳的姑苏才女。”

“哥,你总拐弯抹角的教训我,不过,我爱听。哥,我也想多学点儿古诗词,可总是找不到感觉,该怎么办呀?”

“你读《红楼梦》时,除了对那些佛道词汇,觉得最难懂的是什么?”

沉吟了一会儿,雪儿伸出手指说道,“一匾二对三诗词,还有西书加五经,看到了就头疼,首接翻篇了。”

“你这不是找到路径了吗?还故意来问我,成心的吧你!”

“哥,哥,好哥哥,我真的不是成心气你,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学,给我说说呗!”

不怕雪闹,就怕雪儿笑。这是郑一凡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