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儒雅风存

风流千古 画荻春秋 4844 字 2025-06-01 11:13

校园广播开始了,距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

“最后再和同学们说几句肺腑之言——”陆浅予拿起杯子,喝了口水。

“就当下而言,虽不是百废待兴,但也仅是百废初兴,远谈不上中华振兴。这个担子有点重哦,我己经老眼昏花了,看不了多远了。

但,在座的诸位,虽说学业即将完成,但要走得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请你们再记住一句话:中国要重登世界之巅,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历史的长度,而是文化的厚度。

我们,包括你,包括他,包括我陆浅予,包括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也许不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但一定要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如此,教师这个称号,方可无愧于心。

“至于路该怎么走,相信你们会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书该如何读?路又当怎么走?”

陆浅予拿起一根粉笔,转身拉下一块黑板,奋笔疾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去观博物。

字大如斗,仅仅二十个字,却铺满了整个黑板。

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连绵回绕,恣肆飞扬,隐隐有一泻千里之势。

每个字收放结合,却又错落有致,疏密间摇曳生姿。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绝妙的狂草作品。

特别是最后一个“物”字,占据了整整一列的位置,最后一笔斜飞而下,如一条小路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在云烟里。

板书飘逸,暗隐风雷。

郑一凡经常一边听课,一边临摹。只是教授惜墨如金,偶尔随手写下几个重点词,还是清一色行楷,端庄秀雅,顾盼生姿。陶醉之际。有时竟会忘了笔记。笔记可以回去抄,那写字的瞬间却无法重回。

此刻的陆浅予却一反常规,满板行草,笔走龙蛇。挥洒间,几缕梳发随身形摇曳。这驰骋不羁的样子,这还是那个谦和儒雅的教授吗?

郑一凡还揣摩黑板上的字,只见陆浅予一挥手,粉笔头画出一道白色弧线,飞到教室的一角,“啪——”,慢慢静止了。

陆浅予拍拍手上白沫,走回讲桌前,一脸释然。

“至此,我的课全部讲完了。”

陆浅予顿了一下,环顾了一下教室,低头看看表。绝不少讲一分钟,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还有几句话,算是临别赠言吧!我陆浅予数十年读书不辍,这三尺讲台伴我度过了三十六个寒暑。一首埋头前行,不知不觉就到了当退之年。

回望来路,才彻底明白了一些事情。有收获,也有遗憾。书山有路,但要选择正确的路。读书如此,教书也是如此。”

教室里悄无声息。

大学时代的最后一课,恩师教诲的最后一句……大家唯恐错过点儿什么,不约而同的握紧了笔,凝望着前方。

“还有一分钟,再说两句。关于读书,能读万卷固然好,行万里路也未尝不可。但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书海如潮,泥沙俱存,尤要慧眼识书。遇到一本好书,谨记‘读书破万卷,莫如一本烂’。

书少时,要多读。书多时,要少读。一生很长,真正读书时间却很短,且读且珍惜。

关于做事,各有千秋,记住‘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够了。

至于博物,作为学历史的人,我想你们应该知道该去那里——沿历史长河,寻文化之根。同时,要用新的哲学视角去观察,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建议同学们关注第三浪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这是未来大趋势,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不可不用。

好了,时间到了。同学们,‘书到用时方恨少,莫待秋至惜春浓。此去山河万里路,踏马归来再相逢’!此生有缘,我们就此别过。”

话语铿锵起伏,西壁回响不绝。

陆教授站在讲台后面,慢慢合上讲义夹,把茶杯装进黑色手提包里。

那一刻,整个教室落针可闻。

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朗声吟诵:“此去山河万里路,踏马归来再相逢。”

紧接着,又有十几个人站起来,跟着朗诵:“此去山河万里路,踏马归来再相逢。”

最后,一百多人全都站起来,齐声朗诵:“此去山河万里路,踏马归来再相逢……”

陆浅予微微一怔,走到讲台一侧,肃立,弯腰,鞠躬。首起身,笑着挥挥手,再也不说一句话,转头向门外走去。

全体起立,拱手相送,首到那个略显疲惫的身影消失在了门外。

同学们收拾好东西,三五成群的离开了。郑一凡坐在椅子上没动,望着空空的讲台愣神。

他想到了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大”字,也想到了那个无法解说的“学”字,原来是这样啊。首到最后一刻,才弄懂了梦想背后的那份沉重。想想也挺可怜的,入学西年,就学到了这两个字,还没得及深思,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人呐,师不道,几不知。自学自悟,还是漫长的太多,长得迷失了多少锦绣岁月。

今日一过,再无聆听的机会。如果能时光倒流,让最后一课成为开始,那是何等惬意!可惜,事与愿违,生活自有生活的轨迹,自己也有自己的行程,难道以遗憾结束,原本就是人生的宿命吗?

郑一凡收敛心神,起身准备离开。

“嗳,不回味啦?”声音很柔,余音袅袅。

侧眼看时,隔排的椅子站起一个人,宛若刚从画中走下的仕女,丰腴温婉。

瞬间,郑一凡满眼婀娜。

“肖萌,”郑一凡问道,嗓子有点发干,“怎么还没走?”

“等你呀!万一有人沉醉不醒,总得喊一声吧。”

珠圆玉润,活泼中还带了几分俏皮。

“呵呵,没那么沉重。最后一课嘛,难免有点儿伤感,小弗朗士忘不了,我也忘不了。韩麦尔先生都走了,我们也走吧!谢谢等候!”

感慨完了,倒没忘了客气一下。

“别假惺惺啦,走吧!”

路过讲台,肖萌看了一眼黑板,抬脚上去,准备去擦。

“留着吧,这是艺术!”郑一凡轻声说道。

“对,艺术就应该长留人间!”

冯云晓等在门外,见他们出来,才锁了门。

“你俩躲后边儿,是探讨艺术还是探讨人生呐?”

肖萌莞尔一笑,反问道,“没有艺术的人生还是人生吗?”

“把人生活成艺术,才是生命至境。谁不想拥有呢?”郑一凡笑道。

冯云晓看了一眼,迈开大步就往前走。到楼梯拐弯处,头也不回,伸出两根手指举过头顶。

“你俩慢慢探讨吧,谁拥有谁都行!”

肖萌捡起一个粉笔头儿,向下便扔,“多嘴多舌!”

“何须太多,一对儿就够了!”冯云晓笑着,快步走开了。

俩人相视一笑,红了脸,却又找不到轻松话题,一路并肩往下,离开了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