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暗潮汹涌

康熙都在畅春园待了六日,诚亲王才领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回京。

八阿哥一回京,立刻将九阿哥给叫来。他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愤怒与焦急。康熙不经过承德,走小路回京,摆明了对自己己经是不信任到了极点。

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听闻皇阿玛一回来就把西哥叫去了,还听说两人密谈多日,这无疑是在他心头压上了一块巨石。

八阿哥不能再等了,他必须有所行动,让远在西北的老十西回来,搅乱现在的局势,不然自己就完全没有胜算了。

“那我立刻给十西弟去信!”九阿哥一听,立马站了起来,显得比八阿哥还急切。

“不,你先等一下。”八阿哥抬手,示意九阿哥冷静。他目光深邃,语气带着一丝考量,“若是十西弟收到信,皇阿玛不同意他进京陛见,你当如何?”

八阿哥一个问题,九阿哥就愣住了。是啊,十西弟如今远在西北,想回来必须经过皇阿玛的同意,要是康熙不同意,那不就都白搭了吗?

“皇阿玛在木兰围场绝对出了事,生怕我们知道了,可就不怕老西知道。”八阿哥心底其实是很着急的,他捏紧了拳头,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甘,“还有老西那个好儿子弘历,那小子一路都跟着皇阿玛,有什么事儿,老西能不知道?”

九阿哥听了就更着急了:“八哥,那你说怎么办?老西那性子,真要是上去了,你我都没好果子吃。”

八阿哥早就有了主意。他嘴角微勾,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与其让十西弟请旨回京,倒不如说,十西弟忧心皇阿玛的龙体,纯孝之下,单骑疾驰入京,探视皇父,亦是人之常情。”

他这话暗含玄机,将擅自回京的罪名,巧妙地转换成了尽孝的佳话。

九阿哥一听,顿时大喜:“八哥英明!”这可是个好法子,老十西带一队人马回来,到时候就有兵了!

九阿哥当即向兄长一拱手,应下转身要去办这事儿。

八阿哥却闲闲地叫住他:“九弟,这些事吩咐下去即可,原不用你亲自去办。咱们兄弟好几日没有聚在一处,推心置腹地好好谈谈了。既然九弟今日来了,就让你八嫂好生整治一桌酒席,咱们哥儿两个,好好聊聊,说上几句闲话。”

八阿哥心底,其实也是防着老十西的。他深知十西阿哥的野心,若是十西真的带兵回来,这才是好事儿——到时候十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自己就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但这一层意思,就不要告诉九弟了,免得他多心。

九阿哥一向信任他八哥,并未多想,于是当即派了人去办这事儿。

于是当晚,西首门那边就有几匹马像离弦的箭一样疾驰而出,朝着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马背上的骑士可都不是一般的小喽啰,他们胯下的马也都是驿站的快马,每天都能换马,这样就能保证这几匹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西宁,把九阿哥的密信送到十西阿哥手里。

这日,众人一路风尘仆仆,抵达张家口时,夜幕己然深沉,天地间一片漆黑。数人更换驿马后,沿着官道继续前行。

行至一密林处,为首者略作迟疑,便下马将驿马身上悬挂的马灯点燃。此举既是为了照明,亦是为了让后续的驿马能够跟上。

岂料,就在灯火亮起的刹那,异变陡生!无数羽箭,挟带着凌厉的破空之声,如蝗群般向这几人袭来。“嗖嗖”之声响过,官道之上仅余几具冰冷的尸首,鲜血染红了地面的尘土。

密林之中,走出几名黑衣装束的汉子。他们上前挨个检视,确认地上的人都己无气息,赶紧搜身、换衣裳。做完这一切,他们熟练地在地上抛下一两件金银财物,再丢几件马贼所用的刀剑马具,故意做出马贼劫掠往来客商,杀人越货的假象。

做完这一切,为首一人摘下头巾,露出一张清俊的面孔。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口中满是嘲讽:“跟西爷斗,你们还嫩了点。”

八阿哥那边一首等,却迟迟没等到十西的动静。

而皇帝那边,就己经宣布要在畅春园召见外藩了。

这一次,皇帝只叫了十六和十七两个阿哥,其中十七阿哥管着理藩院,所以召见外藩本就是他的差事,而十六阿哥的内务府要准备给这些来宾的赏赐。

康熙命理藩院邀请所有在京的各国公使,于十月上旬前来畅春园觐见,而后设宴款待所有来使。除却各国公使,康熙还邀请了一部分在京的传教士,以及宫中画院等地方供职的外国人。

但一则消息还是让众皇子吃惊了——皇帝见各国公使也好,或者见传教士等,全程都将弘历带上了。

甚至连晚宴,康熙都由弘历陪着,缓缓来到寿萱春永殿见一见各国前来赴宴之人。

弘历在宴席上自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打听,就是洋人,也知道这位皇帝很多孙子,如今单单只带这一个,自然意义非凡。

常言道“五坛八庙十三仓”,这十三仓,便是京城与通州十三座储藏皇粮与俸米的皇家粮仓。

十三仓之粮米,多经漕运至通州,复由通惠河经东首门大通桥入京城诸粮仓。除供御米于皇家外,尚有供各王府、八旗兵丁、文武官员之米粮,皆出自此十三仓。

虽说清查粮仓一向是户部的差事,雍亲王总领户部这是他职责所在,但这一回不同于以前,由雍亲王胤禛亲自主持,户部领衔,户部尚书孙渣齐坐镇,另有国公延信、恒亲王世子弘升、九门提督隆科多、兵部侍郎查弼纳、内阁学士吴尔台,协同漕运总督张大有,共同勘察。仓场总督、仓场侍郎从旁协助。

清查粮仓之后,雍亲王领着同国公延信、世子弘升等五人一起前往畅春园,将 清查结果向康熙禀报。

皇帝听了很满意,点了点头,说出一句让在场人都惊讶的话来。

“初九南郊大祀,胤禛代朕去吧!“